包容性設計與科技融合,障害者中心思考

Sony 發布旗下產品在 2025 年以前,不論是任何產品或服務設計都要配合各項「包容性設計」原則,成為設計界的一大話題。以科技力量賦能身體不便的想法也不是第一次,從科技與設計發展史角度討論,反而有所啟發。

個人電腦在 1980 年代成為科技民主運動的一大推手,就硬體而言,當時的確是接收「打字機」留下來的傳統,不僅是鍵盤配置,或是打字邏輯都與打字機概念雷同。不過,打字機怎麼來的卻很少人提及,打字機的原型是 1808 年義大利 Agostino Fantoni 所發明,原因就是為了失明的姊妹能夠跟正常人一樣寫出文字,於是想到這個點子後就跟朋友一起開發打字機。

電話也有類似的例子。1964年法國電信局為了失聰者無法聽到電話鈴聲與對話內容,將過去需要特別學習的電報交換機改裝成個人電報系統(teletype),更在 1972 年時進化為 ARPANET,能夠在電話線兩端收發文字資訊。ARPANET 被當成是網際網路原型之一,更不要說網際網路交換協定 TCP/IP 發明之父 Vinton Gray Cerf 自己跟伴侶雙方都是聽力受損者,特別在意網路是否能夠傳送符號。順帶一提,他與伴侶其實就是在助聽器商店裡相遇的。

科技界相當注意照顧各項缺陷,除了以上個人原因之外,也有法律規定障害者必須要擁有跟普通人相同的機會與權利,通稱「障害人權法(The 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ADA )」。1990年 Apple 與 IBM 對障害者使用個人電腦提出各式各樣的支援服務,最有名的就是蘋果協助出版「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一書,即是採用人與個人電腦都能獨立的諧音,讓每個開發者都能夠在意並且採取行動。這也成為現今設計開發者常參考的人機介面設計指引(Macintosh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目前對包容性設計投入最多的可以算是微軟,像是包容式遊戲搖桿 Xbox Adaptive Controller 或是提供輔助型貼紙 Surface Adaptive Kits,都顯示微軟對包容性設計=在全人類都能夠使用的科技產品上,對創新更深入的看法與設計,這也是未來科技業必須要面對的全新SDG議題。

Surface Adaptive Kit guide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