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境以北,太陽以東

烏俄戰爭讓許多焦點從 COVID-19、通貨膨脹與氣候變遷等議題,拉近到到人與人的對立,國外媒體解說烏俄情勢也常常以軍事、經濟制裁、社會結構或者是國際政治關係解說此次戰爭的邏輯。對許多台灣人來說具有非常強烈的既視感,尤其是這場戰爭呈現出來的爭議,沒有基本社會理解可能很難知道成因為何,未來又要往哪裡去。

我們找到一篇在「Quillette」上的文章,一位英國人 Robert Ginzburg 記錄在南俄接近烏克蘭邊境附近城市生活的情景,這場戰爭讓他看見的情景發生甚麼樣的變化。跟大部分人一樣,每天 Robert 搭乘路面電車帶 8 歲的女兒去學校上課,女兒在課餘時間學游泳,也計畫在下次買一把吉他學音樂,跟附近猶太人鄰居的感情也不錯,每天安穩的過著極為普通的生活。

日常就在戰爭宣布的那一刻起瞬間破壞了。

對作者來說,俄羅斯無疑是安全的一方,烏克蘭反而是危險戰場。他的生活一點一滴緩慢的瓦解,首先因為經濟制裁物價變得非常高昂,跟鄰居朋友的關係也隨著他是歐洲人的身分變得很緊張,對女兒說精神傷害非常大,無法理解為什麼前一天還是朋友,後一天就變成敵人。因為害怕西方或是俄羅斯本身制裁,許多歐洲人遠離居住已久的家園,尤其是猶太人朋友還存有戰爭的陰影。過去能夠自由進出的國境變得非常不方便,去烏克蘭採購或是旅行成了天方夜譚,更不要說恐怖的陰影讓人無法出家門一步。

所居住的城市雖然沒有人因為戰爭死亡,事實上生活已經完全因為這場戰爭而改變,機場已被封閉只好讓女兒與伴侶坐火車往義大利方面移動,找尋下一個住所。Robert 工作跟生活已經變成一團亂,但他還待在城市裡思考著要離開還是堅持活下去,家族即將在另一個地方開啟新生活,但他仍然非常迷惘。

烏俄戰爭不純然是對國家命運有直接影響,報導裡充斥著政治運作邏輯,但這篇文章讓我們知道所有個人也都是戰爭犧牲的一環。我們能夠理解戰爭開打的一刻起,就不存在贏家與輸家,或者是說,所有人可能都是輸家。

An Englishman in Russia Bids His Daughter Farewell

找尋更多未來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