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代,口罩富裕國的口罩檢定考

未來熟鐵番外篇!

口罩檢定考試?當然這只是個比喻。但在疫情時代,對口罩能夠有一定程度的基本常識,都是保命之戰。有戴有保庇,但在一些國家個人自由主義的文化脈胳下,口罩政策進行得可不順利。像台灣能生產口罩不依賴進口,並且人民願意配合戴上,稱得上是口罩富裕國。在口罩富裕國裡,人們開始不止要求有口罩可戴,還要戴得妥貼戴得舒適戴得時尚戴得變幻自在。

開始在一些社群裡,人們互相通報交換口罩購買的最新情報,並戲稱某些能夠貼出「口罩牆」照片的人是疫情時代真實大富翁。自詡買口罩為修學分,買好滿意了集滿理想數量與品牌顏色的口罩,才算是修完學分順利畢業。當然在團體同儕的影響力下,有好的發揮,例如MIT好用大家都知道,市面上卻開始出現假貨。印著MIT鋼印卻並非來自台灣工廠。分辨真假MIT口罩,一Po上網,全社團公審,真假立判。買到假貨,趕緊拿去退。學習久了,人人都累積了一身細數品牌特性的能力。國家隊有哪些廠?哪一家的口罩更透氣?BFE、PFE的差異?最近出了什麼新色新款?哪一款的耳繩容易斷裂?鼻樑壓條貼還是3D口罩貼服?甚至發明新詞,尺寸不合臉型不服貼的口罩戴了會有「鰓」。於是有沒有鰓,也成了購買口罩的評斷標準之一。

看著社團裡一張張別人貼出的「凌晨四點排隊買到的!」新花色限購口罩,口罩的意義從防疫開始變成了「別人有我沒有」的焦慮感來源。別人有滿滿的口罩牆,我只能看到電商上秒殺的「已售完」畫面。然後街上又出現了藥妝實體店面大排長龍的特殊景象。不是應該保持社交距離?排隊買口罩卻沒有戴著口罩?因為限購於是產生一家出動六七口來團購…等的荒亂戲碼。

其實口罩就是拿來防疫用的,本末倒置失序的搶購行為,不僅不能讓你成為口罩富人,只會讓台灣的「口罩小確幸」變成一個笑柄。前副總統陳建仁建議,每個人維持兩個月左右的口罩存量是合理的。在追求「合理學分」的同時,不要超修而害別人買不到又累壞了自己。

如果真有所謂的口罩檢定考試,考試合理出題範圍應該會是:

  1. 你有沒有足夠的口罩知識?
  2. 你有沒有取得足夠口罩的能力?
  3. 你有沒有充份的購買(或販賣)口罩良知。

台灣是個口罩富裕國,如何成為口罩富人又該有哪些素養,是疫情時代裡有點奢侈的學習呢。

找尋更多未來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