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性的下一波是什麼?答案可能出乎意表

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或者是環保被當作一個環境友善行為的關鍵字,不管是甚麼品牌或是設計師作品,只要是用到東南亞鄉間生產的棉麻材料,或是可回收材(使用者不一定真的回收)就能夠稱自己是個環保品牌。但是可持續性也漸漸受到挑戰:號稱環保或是可回收材料並不是完全零碳生產,更不要說回收過程中會耗費大量時間,有時候牽涉到(即使是無毒)化學製程,可持續性有時候沒有這麼環保。

VOGUE 編輯 Emily Farra 舉出幾個品牌正在嘗試的做法。指許多設計師也提出反思,像是 Angel Chang 跟中國西南貴州合作,標榜不使用電力的服飾品牌,他認為就跟快時尚所標榜的「可回收」有很大的不同。Dōen 的設計師姊妹也不認為自己的服飾品牌是具有可持續性,她們支持女性主義,同時也開設女性經營的工廠、嚴密審查供應鏈的原料來源、重視對社會責任、倫理實踐、對環境的影響等等,但仍舊不認為自己是個環保品牌。

實際的品牌行動讓我們理解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的下一波風潮是甚麼。

有些品牌排斥可持性的說法,像是 McManus 使用「made with the future in mind(將未來放入生產)」,Angel Chang 使用「zero-carbon womenwear(零碳女裝)」等等,都是從可持續性的反思得來,有些品牌也懷疑公平貿易的本質,是否真的與可持續性有關?或者只是種品牌操作?

Emily Farra 認為可持續性雖然還稱不上是一個嘲諷品牌的名詞,就像是過去對環保(Recycle)一般,的確是有點不符合時代。現在幾乎所有的品牌都能夠做到可持續性的目標,但沒有人標榜自己是可循環的品牌。

答案雖然還沒出現,但方向已經很清楚。

其中一個方向就是誠實(integrity),所有品牌不會再隱藏自己的供應鏈,建立可供調查的工廠與生產品質,以及相對應的透明設計流程,已達成顧客、社會與品牌三方的目標與責任。雖然還沒有出現完美實現的品牌,可相信的是每個品牌都在努力挑戰中,未來希望有真正不傷害環境與人權的品牌出現。

What Comes After Sustainability?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