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Figma 的成功故事,看矽谷文化如何建立

Dylan Field 是 Figma 的創立者,同時也是 CEO。Figma在最近的一年之內相繼超越了其他同類的原型設計工具,尤其是Mac OS使用者最愛的Sketch,站上了頂點。

Dylan 選擇在 Linkedin 公布他申請Peter Thiel(從0到1的作者,同時也是多家矽谷成功公司的投資人)的獎學金文件。在Thiel Fellowship需要申請人填寫非常長的申請文件,以確保他們投資的2年共10萬美金的資源不被浪費。申請人必須環抱著改變世界的夢想之外,更重要的是不能超過22歲,換句話說,這是給輕人的。

Dylan 當時是以布朗大學大二的學生角色申請,而且進到Fellowship的時候點子還是放在飛行器(Drone),跟現在的原型設計工具完全無關。在申請文件裡可以看到他極成熟的思考,例如在他提供任何有助於申請的附加資料,舉出不提供SAT(美國大學申請分數)的原因,是因為他認為SAT完全不能反映出個人才能,而且是個很糟糕的系統。而且舉出他在 LinkIN 實習過程中,對他們現在使用資料分析的演算法認為還有一點改善空間:每個工作人的技能如果可以被排列出來的話,就可以成為其他工作者推薦的資料,以後也成為LinkedIN重要的功能之一。

獲得獎學金之後,他選了一個合作對象,也就是布朗大學的助教 Evan Wallace 成了最初的夥伴。文件裡也詳細填寫他為什麼選擇跟他合作,詳細的分析自己的弱點,當然也有列出 Evan 可以跟他互補的部分。文中也說明如何在 Thiel 獎學金的支援之下,2年之內建立了Figma。

此外,如果我們仔細分析獎學金申請文件的話,發現申請文件本身就是個非常優秀的人才履歷:

  1. 教育狀況:基礎學科測驗成績等等
  2. 活動與成就:社團活動、獲得的獎項與成就、其他可補充事項
  3. 領導經驗:有過創業經驗嗎,獲得什麼經驗。
  4. 簡答題:包括如何面對危機、如何加強自己專業、最喜愛哪位哲學家或思想家
  5. 兩句話Pitch:想像自己在10年後、2年後、3個月後會想達到什麼目標。
  6. 小論文(Essay):你的信念(強烈相信麼樣的事情是真實的)、你要如何改變世界。
  7. 附加事項:你花最多時間思考的事情
  8. 結論:最後,用 6 個字讓我們給你獎學金的理由

人才,就是這樣發掘的。

Figma’s Story, Part 1: My Thiel Fellowship Application (2011)

找尋更多未來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