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軟體的儀式性與多樣化,創造新世界觀

,

說道社群軟體,有多少人一起床就是打開 Facebook 或 Twitter ,甚至晚上要滑一下才肯睡?巨大化社群軟體帶來「無限制瀏覽」,目的就在吸引使用者網路上癮以增加停留時間,無意識地成為每個人的日常習慣。

Anu Atluru 是一位新創事業家,她提出社群軟體的使用方法已經需要改變,將過去無意識瀏覽的習慣,轉換成有意識、儀式性的體驗。觀察社群軟體如果將能量(Energy)與意識(Consciousness)展開成為二維圖像,從習慣→例行公事→儀式(Ritual)形成低到高能量與意識的總和,儀式很顯然能夠成為參加型社群軟體的新價值。

她認為像是 Wordle 或是 BeReal,將每天習慣帶入社群軟體之間,如此一來,「儀式」成為社群軟體的新價值,影響整體社群生態系。或者像是每天一次只能使用 3 分鐘的語音檔分享給社群的 Capppuccino、一個禮拜僅用 1 分鐘聯絡的 Lobby 社群服務,巧妙的利用各種制約形成分享儀式。

社群軟體的起源 Twiiter 即是將 140 字制約,成為短文分享社群的經典案例,若是從制約的角度看來,Anu Atluru的論點其來有自。如果真的有興趣,也非常推薦閱讀全文才能知道一些思考細節,有些想法能夠直接成為社群經營的參考。到最後,或許業界不再以停留時間當作社群軟體獲利的唯一思考邏輯,從多樣性世界觀看出一些未來走向,也減少一些網路成癮的使用者能夠回到現實世界。

畢竟真實生活需要靈魂,社群軟體不該是社交能量注入的唯一出口,疫情後新型態社群軟體萌生的理由之一,打造社群軟體新世界觀刻不容緩。

In the Next Era of Social, Build Rituals, Not Habits

找尋更多未來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