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創造的經濟—人工智能主導的新經濟模式

被創造的經濟—人工智能主導的新經濟模式

凱文·凱利(Kevin Kelly)認為在未來幾十年間,全球人口將持續減少,隨之而來的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成為經濟活動的核心。他指出,從歷史觀點看來,人口一直在增長,不過,近年來出生率的下降趨勢已變得顯著。大多數先進國家的總和生育率都低於 2.1%,這意味著人口無法維持穩定,甚至將開始萎縮。由於過去的經濟成長與人口增加息息相關,凱利認為,當前的人口減少趨勢將催生新的經濟模式,並帶來深遠影響。

與此同時,數百萬個 AI 和機器人正在被開發並導入社會。在這個迎來人口減少轉折點的歷史性時刻,我們發明了 100 萬個虛擬生命體、10 億個人工心臟、數兆個機器人,還有數十億個作業代理(agents)。這絕非巧合,凱利說。他認為,這代表著經濟正從過去依賴「天生的人力」,轉向依賴「被創造的勞動力」,即自動化系統主導的模式。

這種宏觀視角,充分展現了凱利一貫的大局觀,這也讓我們想到現代經濟的主角應該從「實體人」轉移到「虛擬人」身上。因為傳統經濟模式依賴於人的注意力、慾望、偏見、勞動力、態度以及消費行為,而「被創造的經濟」則由人工智能、機械化注意力、人工勞動力、虛擬需求以及被塑造的欲望所驅動。在虛擬人的經濟模式中,大部分的生產物並不是為人類消費,而是由其他機器消費,形成了一個機器與機器之間的生態圈。

其中最引人深思的是凱利的觀點:如果生產力是衡量工作的標準,那麼這種工作就不應該由人類來做。他認為,人類應該專注於藝術、探索、發明、創新、閒聊、冒險、社交等這些「非效率驅動」的活動,而不是重複性強、可被自動化取代的工作。

雖然人工智能取代勞動力的趨勢已在部分領域展開,但要真正普及,可能還需要數十年。同時過程中,社會可能會面臨新的階級反轉,以及職業不穩定帶來的不安定因素,未來的發展值得密切關注。看看凱利的樂觀主義與社會現實的悲觀主義將如何交錯影響,思考如何面對,這一個被創造的世界。

The Handoff to Bots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我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