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ny Rachitsky 原本是AirBnB的員工,離開後創立了自己對矽谷觀察的News Letter,在裡面最近有一篇有關於「現在有名的新創事業,在獲得1000名客戶前是用甚麼方法?」的文章,引起極大迴響。因為 1000名客戶是一個魔術數字,1000 名使用者之後的網絡效應就是大家熟知的指數化(飛輪),能夠迅速成長。
換句話說,如果可以在短時間獲得1000名客戶的話,即使再怎麼沒名都可以獲得網路加乘效應,逐漸滾成一個大生意,直接講結論的話:
- 目前 B2C 的商業模型基本上有 7 種戰略能獲得初步客戶。
- 新創為了精準執行集客戰略,目標客群要非常清晰,不能模糊。
- 有些新創會使用 2 個方法,但實際上只要專心運用 1 種就可以持續獲得成長,使用 3 個方法還能持續成長的例子目前還沒看過。
- 不管線上或線下集客,最有效率的還是跟客戶直接面對面互動。並且先不要考慮快速規模化(Scalable),初期要先仔細聆聽客戶的聲音。
- 最初1000人獲得的方法跟 10,000 人不同,後者需要另外設計成長模型。
哪 7 個戰略呢?Lenny Rachitsky 整理如下:
1. 線下與客戶會面連結
關鍵問題:初期客戶會在那些地點聚集?
Tinder: 創業當初,兩位創辦人在南加大校園走來走去推廣軟體,基本上都是找看起來單身的人、兄弟會或者是社團活動。
DoorDash: 初期以傳單為主,在史丹佛校園內招攬客戶,主要是測試食物外帶費用6美元是否是個障礙。後來迅速轉為外賣服務。
Lyft: 在交通車站與新創附近舉辦散步活動,分配乘車優惠碼
Snapchat: 創辦人之一 Evan 只要在外面看到人就上前搭話,說明Snapchat哪裡好玩,然後也會幫忙下載,最終發現在大賣場的效益最好,從擺攤開始甚麼都做。
Etsy: 在手作市集蒐集能夠作設計的供應商,接下來也在市集內教學如何透過Etsy進行雙方買賣。
Pinterest: 創辦人在回家的路上,每次經過蘋果專賣店就把店裡的瀏覽器頁面設為Pinterest.com,然後特意在觀看的人後面談論,你正在用Pinterest嗎,看起來超讚的。(Ben Slibermann)
2. 線上與客戶會面連結
關鍵問題: 初期客戶會那些線上空間聚集?
Dropbox: 投稿Hacker News,文章抬頭是My YC app: Dropbox – Throw away your USB drive(我的YC提案-丟掉USB傳檔案的方法),運用一個Youtube小短片成功吸引線上客戶
ProductHunt: 服務第一日就吸引了3000位客戶,發信詢問是否有人想要做傳道士,以此建立1對1的服務關係,順利成長到2萬人。到了2萬人以上每推薦一個人可以獲得5美元的推薦獎金。
Netflix: 從原先的會員論壇裡建立線上社群,在服務建立之前已經有了等待服務的會員需求。
3. 招待朋友加入
關鍵問題: 自己的朋友是否就是初期服務的使用者?
Yelp: 初期客戶基本上就是公司同事加上Paypal的前同事,最後以邀請函方式邀請更多人加入,所以最初順利的建立1000人的客戶群。如何邀請與招待,以不會影響到推薦者的人脈關係,則是設計關鍵。
FaceBook、Quora、LinkedIn、Slack、Pinterest: 皆有自己獨特的邀請方式,有免費試用、推薦金、親朋好友試用等等方法。最有名的是FaceBook的推薦信。最初是邀請制,從300人的信件清單開始,一個晚上變成了1200-1500的會員數,至此一路成長。
4. 製作「如果沒跟上就被遺忘」的危機感
關鍵問題: 使用者製作的內容(UGC)的產品為何?有沒有什麼客戶適合協助推廣,沒有搭上車就被說落伍的關鍵是什麼?
Instagram: 最初在推特上建立Instagram社群,以設計表現強烈的圖片吸引跟隨者。後來製造跟文字推特完全不同的視覺先決表現方法,成功吸引不滿推特媒體表現的客戶登錄到Instagram。(等於是開推特後門的方式反將一軍)
Robinhood: 最初只要登錄郵件信箱就能夠使用服務,但是每天只能推薦一個人使用Robinhood服務,逐漸形成邀請函不足的情況。也善用媒體,在Hack News貼文製造稀有感。
5. 活用網紅效益
關鍵問題: 目標族群的影響領袖是誰? 如何讓他們推薦產品?
Twitter: 運用Evan Williams在新創界的影響力,讓他最初推薦Twitter服務。從最初的幾百人客戶,一口氣增加到1800人左右。
Instagram: 初期使用者經過精挑細選,只尋找圖片品質特佳的攝影師與設計師等等視覺專業者,例如Jack Dorsey (推特投資者之一)就以自己的影響力宣廣推特,即使自己也有另外一款跟Instagram很像的產品,因為自己最終還是喜歡Instagram,最後選擇放棄。
6. 活用PR / 媒體
關鍵問題: 對於媒體而言,產品有沒有甚麼吸引人的故事?
ProductHunt: 最初是以投稿FastCompany的一篇文: How We Got Our First 2,000 Users Doing Things That Don’t Scale,吸引TechCrunch等其他媒體興趣,之後就以推廣的角度送記者一些試用產品與方案,最後成功吸引創意族群的注意。
AirBnB: 2008年民主黨的全國黨員大會是AirBnB的大轉機,將湧入比該地區還要多四倍的人潮,將造成住宿大爆滿。得知此消息的創業家蒐集了該地區的空房間,在地方的小部落格上發表,最後將空房間售完的故事,吸引大批媒體採訪。當然內容也包括大家熟知的賣穀物早餐的故事等等,被當作是傳奇的創業。
7. 上市前,先建立社群
Stack Overflow: 創業者已經有屬於自己的跟隨者,初期只對自己社群推廣Beta版服務,隨著產品進程也漸漸拓展到其他社群,也就是在服務上市前就有了固定使用客群,減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