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ONS – 追尋科幻小說的真實體

,

BBC 的 Mathieu Triay 原屬於研發團隊,精通媒體科技的他,對於科幻(SF)小說在文學世界的表現有許多想法:認為科幻小說應該不要侷限在文學上的表達,僅僅侷限在文字的表達,卻無法完全表現出科幻體裁的好處。他一直認為大家低估了科幻小說的重要性。科幻題材應該還有許多商業與文化價值,於是,他在2019年創刊 VISIONS,追尋新的科幻小說定義。

VISIONS 雖然都是科幻小說,每期高達258頁,也重新設計了字體,稱為 Marvin Visions。字體參考了70-80年代的風格,對於未來派的擁護者來說相當具有復古刺激感。整體結構看來,除了短篇部分是傳統科幻體裁,也搭配非科幻類型的專家評論,兩方交錯展現出既現代又科幻的特質。也反映在排版印刷上,也不是採用傳統小說的編排方法,上面也說過了,將短篇科幻與非科幻評論兩方交錯相呼應。科幻的是白底有襯線黑字,非科幻的評論則是黑底無襯線白字,這些細節一點也沒放過。

VISIONS 重視科幻小說所表現的哲學側寫,以及許多作者在嚴肅科幻議題背後的幽默感,想要用一種新的角度理解科幻小說,並創造新的科幻體裁。例如他在 VISION 創刊號的時候提到「英國賣得最好的小說是喬治歐威爾的1984,同時也是最古典的科幻小說。不過,大部分的人只認知到1984是一本小說,卻不能理解自己正在讀的是科幻文章」。

VISIONS 在 COVID-19 導致倫敦封城前的新刊:Visions of Humanity 裡面,以 Micro Art 討論網路時代病毒傳染的表現方法,比起舊時代的傳染病更具威脅,因為病毒不只是存在於人體,還有電腦病毒等等,有一天搞不好會互相感染。Micro Art 是在80年代,由未來派大師 Bruno Munari 在個人電腦尚未盛行之前提出的概念,就已經提出藝術形式必須要符合極微小的電晶體型態的概念,藝術得創造出新的價值才行。在 Micro Art 的概念出現後,幾乎宣告數位藝術的表現手法將不再以美術(fine art)精細的手工藝術表現,而是走向比人眼更微小的電晶體交換模式進行形式變換。

在高度不確定的時代,科技進化與社會存有論兩方的討論如果能激起好的刺激,其實是預測人類活動最好的方法。而且對於未來,故事永遠是打動人心最好的方式,也是我們現在所渴求的。

VISIONS

找尋更多未來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