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妥協的動態島,Apple下一個經典設計在哪?

,

剛好 10 年,本次 Apple 發表會作為 Tim Cook 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里程碑,先講結論,Steve Jobs 流遺產整個消逝不見,本次產品看起來純粹是一種混成組合,從設計的角度上,應該能夠說是少了那麼一點靈魂。

先講 Apple Watch。

Jonathan Ive 定義 Apple Watch 為時尚配件,如果我們拿第一代 Apple Watch 跟現在的比較,會發現:

Image Credit

對,它沒甚麼變,但是內在電路與感測器卻換了一輪,從感測心跳、跌倒、心電圖到衝擊,這次又加了排卵期偵測,從內發展出一款所謂的「健康醫療」產品線。外觀看起來還是滿簡約,甚至到 Apple Watch Ultra 也幾乎是同樣的外觀語言,這讓我們極為好奇,難道 Apple 從來沒想過改個造型嗎?

或者我們問另外一個問題,如果 Apple Watch 20 代出現,依然跟第一代同樣造型的話,到底我們買的是功能或是工藝就很明顯,功能才是現在 Apple 發展的核心,無法再期待 Apple 發展新型設計語言,對於工業設計界來說是一大遺憾。

說到功能創新,我認為這次來說,健康功能雖然重要,但仍舊是屬於 AI 與感測器領域,可能無法多講什麼,若是我們用使用者經驗角度來看,低功耗模式卻讓我相當在意。

低功耗模式(Low Power Mode)讓日常充一次電能撐 36 小時,擴張到 60 小時。對於極限運動或是登山者來說,僅僅兩天半時間,非但不能作為正常使用(一個長周末就三天),比起 Garmin quatix 6 日常模式為 14 天,UltraTrac 模式為 60 小時;更高階的 Descent Mk2i 日常模式 16 天,潛水模式為 80 小時都還要少。如果真的沒電可能對於信任感將會大打折扣。所以現在看起來還不是 Garmin 高階手錶的對手,仍然不能小看低功耗對手機或是其他穿戴式裝置的水平式移動,例如iPhone 14 已經可以做到長效待機。技術上跟第三代半導體發展有關,高密度低耗能的晶片設計會持續進化,未來可能會直接激化更高階的智慧型手錶發展。

手錶結束了(真的沒啥好說),來講一下動態島(Dynamic Island)。

若是我們從過去 AirPods 下擺像烏龍麵的設計、奇異 Apple Pencil Lightning 插座、像刨絲器的 MacPro 散熱沖孔,背後都有妥協的理由。這次動態島也沒有脫離這個產品思維,感覺是設計幫研發團隊解了一個永遠無法解決的 BUG,成為新 Feature ,反而成為一個買 iPhone 的好理由。站在設計角度上,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動態島「創造」一個新的互動型態,絕非「創新」,因為它沒有改動以往從上往下滑動行為:左側 – 通知,右側 – 功能,動態島看起來只是增加中間選項。從人們認知角度來看,這三個功能是否能夠稱為一致性很難說,跳動的通知顯示如何能身兼通知、顯示、控制與反應功能,反而會造成使用者認知負擔。

即使如此,Apple 習慣每次更動都需要 2-3 年的前置期,也就是說,當其他手機廠商嘗試在手機螢幕下藏鏡頭之時,設計團隊不是放棄走這條路,就是單純想出這個替代方案進行測試。簡單來說,這類型創新只有掌握 OS 核心才能做到,做工也不容易,得要改到 UI 底層程式、APP 表現、觸控行為、動態呈現等等,而且每一個應該都需要測試。

Product Bezels看起來動態島比起以往瀏海設計往下了幾顆 Pixel,是不是提供觸控最好的位置不得而知。何況,動態島如何通過 Design Review,也令人相當好奇,不過,可能要等下一個 Tony Fadell 出書才能知道了。

除了這些小缺點不說,不管如何本次 iPhone 發表應該還是全球賣得最好的手機:極度高階的攝影鏡頭,PRO DISPLAY 高品質OLED顯示、衛星通訊救援、衝擊偵測等功能仍然是亮點。回到前文,感覺上靈魂不見的原因我以創新與行銷比例來表現的話:

2011前 創新 90% —————-|– 行銷 10%
2011後 創新 10% –|—————- 行銷 90%

現在看發表會絕少人會放在令人驚呼的變態設計,無模線脫模或是其他製造工藝已經成為往日黃花,設計會將細節放在軟體而非硬體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蘋果會花更多資源在創新技術,還是行銷,答案呼之欲出。

Apple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