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 AI 的變革科技,人類準備好了嗎?

變革科技(Transformative Technology, TransTech)是什麼?討論變革科技之前,我們先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開始。

馬斯洛將人類的需求分成「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愛與歸屬)需要」「受到尊重的需要」「自我成就的需要」五個階段,清楚說明人類在衣食無虞的情況下,人們希望追求受到別人認同的需求,以及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等等的自我成就。

有趣的是,馬斯洛的理論之中,在自我成就上面還有一個是「自我超越」。舉個極端的例子,將死之前人們會去反思人生到底做過了什麼,如果「在自我實現的可能性之中,感覺到有超越過去的自己」,就是自我超越的需求。

當我們比較起變革科技跟現在的破壞式科技(AI)最大的不同,其實就在使用科技的層面。如果科技使用者將科技放在破壞任何現存的自然資源,那麼就會導致全體的滅亡(譯按:讓我回想到這次的COVID-19),如果是變革科技的方向,應該就是把自己放在科技之前,如何提升自己的悟道能力,將會是讓人類升級的技術是什麼,這才是正確且重要的方向。

所以變革科技也將過往的科技發展幾乎集中在底層兩個階段,也就是生理需要與安全需要為主(這也是生產力的主要目的)。但是馬斯洛模型上面的社交、尊重、自我成就三階段卻少有創新。也就將數位落差的定義為滿足此三階段的需要。換句話說,人類如何超越自身體功能條件,更強力的催促自己產生更多的能量,並且人生就是持續追求這最後一個自我超越感。

在變革科技研討會中,討論最多的也是在如何對應人類不同的精神狀態,能選用不同的科技,例如:

①憂鬱症與神經系統疾病的支援技術
②雖然有精神狀況不良,在社會與企業之中也能夠跟人和平相處的技術
③為了超越自己的技術,像是擴張自己精神的能力,或者是調整自己的狀態到更高的層級等。如果用佛教的語言來看,就是能夠得到「悟道」的能力吧!

會中 Jeffery Martin 博士將悟道的能力與精神狀態解釋成「持續的非符象經驗(Persistent non-symbolic experience, PNSE)」,也就是將人類的幸福(Well-being)轉化成為人格才變革科技是最重要的目的。

變革科技不只是有社會意義,在商業面向也具有發展潛力。

像是人類感到幸福的技術市場:醫療、教育、運動與各項產業的意義中切割出來,研討會中計算變革科技的市場規模,基本上接近3兆美元,而且會隨著趨勢持續成長。也就是說,在傳統供需經濟來說,變革科技應該是沒有甚麼實質意義的形而上技術市場才對,但其實人類對於身心幸福感所投入的資金其實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重視所謂的自我價值,所以造成了需求。為了證明這一點,主辦方調查了年輕世代的身心幸福傾向,美國的30歲世代所得的4分之1曾用於身心幸福感,而且20-30歲世代中,69%的人手腕上都有一隻為了健康的穿戴式裝置,甚至更年輕的大學生族群都有60%曾求助於精神協助。

參加研討會的過程中,的確先進國家的年輕人價值觀開始有巨大的變化,是否直接連結到廣大的市場需求這件事情還需要求證。而且,用穿戴式裝置來推論整體市場也有證據太過薄弱的懸念。不過就以目前市場的動向來看,越來越走向產業與社會革新的角度卻是不變的精神。

變革科技的概念要如何改變現在的世界,將是個值得期待的議題。

AIが進化するなら人間も進化しなきゃ Transformative Technology Conferenceに行ってきた

找尋更多未來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