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tware / 濕體
在牛津字典中,最初的創語者是生物物理學家的和田昭允,1975年的「Nature」雜誌裡發表的論文裡第一次使用濕體的概念,指的是化學反應的自動化,在生物體系裡運作的載體。1980 年代出現在許多科幻小說裡,漸漸普及到一般意識。1990 年代之後反而成為大眾文化對於人腦與神經領域的代名詞。現在於合成生物學與人工生命領域之中,濕體代表了物理化學與生化學的媒體、反應與系統的意義。
此外,在有機生物電腦(Organic Computer)中,濕體成為神經網路串接成的合成運算元,初代由喬治理工學院 William Ditto 運用螞蟥神經網路搭建可儲存的媒體,引導一連串生物電腦的討論,希望取代個人電腦的莫爾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