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ter 報導,最近發現紐約結合餐廳與書店的「書吧(Book Bar)」越來越多,像是小說家 Maura Cheeks 在今年 6 月開了 Liz’s Book Bar,這個餐廳是以她祖母 Liz 命名。或者作家 Emma Strobel 在布魯克林高地開設了 Books Are Magic 等等。
提到為什麼想要開書吧,Maura Cheeks 給我們一個意外的答案,他認為書跟咖啡或是酒吧分不開,有書在的場所能讓人坐下來喘息一會,這對於建立讀書社群很重要。書吧的重點並不像餐廳需要製作複雜的菜餚。相反的,只要有酒、書籍,有時還有現成的零食,如橄欖、堅果和小菜就可以。
不僅僅是 Liz’s Book Bar,有些特色書吧也滿讓人感覺到異國風情:Anaïs(以法國散文家 Anaïs Nin 命名),提供有機葡萄酒與法國小吃。來自威尼斯的書店與小酒館 Sullaluna 於今年八月開幕,這種異業種合作在紐約如雨後春筍出現。
當然也不能不提到傳統的書吧,像是結合書店與咖啡館的 Honey Moon 對於當地社群就相當重要,Topos更是最近開設了第二家分店,現在不只是咖啡,還供應葡萄酒。紐約市的多樣性,也能在書吧裡看到,像是蘇活區就有一間名為 Bibliotheque 的書吧,是由一位名醫兼作家的兒子所開設。
這些書吧雖然特點不一,不過都有一個核心思想:把時間用於閱讀、喝酒、聽音樂以及與其他書籍愛好者(或非書籍愛好者)聊天的空間,這是疫情後實體社群開始的新支點。有些書吧也舉辦一些讀書會活動,或者是作家朗讀,讓讀者們參與出版後的心得分享,這都是過去幾年來比較少的嘗試。換句話說,希望大家減少螢幕閱讀時間,重新回到社群場域,是這些書吧的共同嘗試。
雖然台灣與其他亞洲地方都有類似書吧的空間,像是與書結合的民宿晃晃、B&B 或是主流的 Tsutaya,但我覺得紐約的書吧更有在地特色,這個是無可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