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擴散的戶外上課

逐漸擴散的戶外上課

歐美國家迎來第二波疫情,迎向第二次封城的情況下,學校教育陷入停滯狀態,這對教師與學生都不是好事。

在美國,教育界開始討論「戶外上課」的可能性,戶外既可防疫又能兼顧教學進度,好像是個不錯的點子。當然戶外上課想法的確是受到北歐國家「森林學校」的影響,學生能在森林裡、花園、學校屋頂或者是露營場地學習不同種類的知識,任何場所也可以當作上課地點。

這篇紐約時報的報導就介紹了 4 個不同的戶外學校:麻州 Falmouth、紐約Essex Street Academy、阿肯色州 Lakeside School District 、威斯康辛州 Prairie Hill Waldorf School。

這 4 所學校採取的戶外上課方法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對策卻很一致:在真實環境上課讓學生更能掌握到知識的應用情境。例如在社區的花園上課,學生們就可以觀察到不同植物生長狀況,跟一般上課觀看圖片有很大的差距。有老師形容戶外教學的好處,就是學生們好像一下子開竅,不再用硬背的方式記憶知識。原先上自然科學課都沒有多少人發問,在戶外上課卻引發了學生們的興趣,能夠仔細思考這些場域知識跟自己的關係。

戶外上課另一個好處也許不在學生或教師。因為上課地點分散在學校四周,所以必須要有社區志工們的支持,家長也需要付出交通或參訪費用,或者是地區性企業支持。對於社區來說,支援戶外上課更能夠加深社區的連結,這也是很好的經驗(尤其是疫情時人際關係會比過去疏離)。

在台灣雖然也有大學支持這樣戶外上課的想法,例如台灣大學就在深溝與其他場域進行實際探查與討論。但我們更想讓好奇心旺盛的中小學生進入場域學習。教師必須理解教室學習並不是全部,課堂評量也不在於分數高低。但現在的教師評鑑中並不在意戶外上課的負擔,也沒有給教師適當的評價,非常可惜。

在報導裡也說明類似的現像。在疫情嚴重的時候,教師必須排除一切困難整合戶外學習的環境,除了有熱情參與的教師,也需要同儕團體參與才行,如此一來才能逐漸打開戶外教學的可能性。更進一步的說,希望不是為了疫情而一時興起的臨時工作,即使疫情結束,依然可以持續下去。

疫情時的戶外上課會不會改變教師們的教學方法,或是改變學生們的學習方法,都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Classrooms Without Walls, and Hopefully Covid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