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書的未來系統,作者也是重要一環

愛書人如果將自己喜愛的書放到讀冊或是拍賣網站上,總是有種複雜的心情,一方面怕自己的愛書沒有人感興趣,另外一方面還是希望能夠藉由回收系統,創造經濟上的「n 次流通」。在經濟與喜好上雖然產生矛盾,不過也有人著眼於此,創造出屬於未來的書籍流通系統。

2015 年倫敦索美塞特區(Somerset)有一間名為「Bookbarn International」二手書店,創業者 William Prior 想到,既然作者在印刷時有拿到版稅,為何不讓作者也共同享有二手書的營收呢?同時,英國最大的二手書商 World of Books Group 也有同樣的想法,成立 AuthorSHARE 基金。於是英國作者能在二手書店販賣的同時獲得流通版稅,上限為 1000 英鎊。「這讓書的價值不限於紙面印刷,透過二手流通的機制,讓新讀者也可以加入原著的世界觀,讓作者不受限於傳統出版社系統。有機會透過新收入持續創作。」曾經寫過暢銷書「濃情巧克力」的作者 Joanne Harris 說。

對作者而言,原先只在乎出版銷量的經濟效益,現在有更多重的收益來源,特別是二手書。如果曾經寫過書的人如果看到原本自己的書籍放在二手書網站,不知為何會有點心痛,是讀者不再喜歡它了嗎,或是可能不再成為討論的對象。如果二手書也能讓作者拿到版稅,代表的文化意義遠大於經濟意義本身,這讓二手書商不再是販賣一堆紙上文字,而是真正成為循環文字的重要角色。

透過二手版稅,二手書店認知到自己的價值不僅僅是提供書籍的 n 次流通,更重要的是創造比圖書館借書、電子書或是市集的另外一個價值:作者能夠透過原本的二手書系統再次獲得收益,其他系統則不行。這也讓我們思考科技角色的意涵,不需要困難的區塊鍊技術或是其他 AI 掃描,單純從實體店面加上網際網路的紀錄就能夠創造新經濟價值。如果藝術品或是漫畫也能夠透過類似系統,就能在不傷害原本流通生態系,也能創造新價值,意義上不亞於一個科技創新。

循環系統讓作者能夠產生多重價值,也能催生其他內容收益的商業模式,不管如何,身為二手書的愛好者可以看到更多有趣的書,或許也有更多人想要加入二手書的世界,自然是再開心也不過的了。

Authors to earn royalties on secondhand books for first time

找尋更多未來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