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傳真食物的美學

AnOther Magazine為專門介紹視覺藝術的線上雜誌,有一期介紹食物的視覺表現,如何在餐廳與社群媒體上露出同樣的格調(tone and manner),其中一個有關低傳真食物的表現特別讓人好奇。

所謂低傳真(Lo-fi)是以不明確、尚未完成與堆疊的手法,表現出某種未完成的狀態。有些人或許聽過 Lo-fi girls,即是以低度頻率連續撥放背景音樂聞名。如此一來,低傳真食物代表極為簡約與精細的食物類別。

Jessica Wang 即是低傳真食物攝影的代表著,數年前她拍攝食物時,每一盤精緻上桌的食物都會仔細擺拍 10 張照片以上。但最近接受低傳真食物的挑戰,擺設的花材與小型視覺裝飾醬汁不見了,僅僅是將食物擺在盤子上就拍照,而且只拍一張。他認為完全無濾鏡、無裝飾與無表現的食物照片,強烈的表現出日常生活。「看起來沒有裝飾性的食物,代表著強力生存的食物型態,這也是我們人類每天賴以為生的狀態。」Jessica 說。

藝術家 Laila Gohar 認為,經過疫情肆虐後,人們對於食物觀感與需求不像以前高級,轉向樸實無華與健康食物的趨勢漸漸明顯。或者像是食物心理安全專家 Charles Spence (同時是 Gastrophysics: The New Science of Eating 作者),認為人們追求食物履歷透明性,傳統高級餐廳動輒 20 盤以上食物表現,對於外帶來說一點效益也沒有,換句話說,高級餐廳過去提供精心雕琢的食物,就像是古典樂團,低傳真食物比較像一把吉他,代表的是另外一種清新風格。

低傳真食物或許沒有高級料理如此澎湃,對於我們日常來說,滷肉飯的確是比 A5 熟成牛排常常吃到。這或許是食物界的小趨勢,卻能看出世界版圖動搖前兆,來自於人們對於自身反思所在。

Minimal Presentation and Big Flavour: It’s All About Lo-Fi Food

找尋更多未來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