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價值被網路改寫,編輯終將成為創作者

書籍、雜誌或是網路編輯是受到社會低估的一個專業,他們找出社會脈動並且轉換成為內容,內容吸引流量創造影響力,但是最後受限在網路廣告模式而無法正確判斷內容價值。換句話說,能夠吸引流量跟新聞好壞似乎不成正比,而受眾被社群網路分流之後也越難接觸到專業的新聞媒體。

這篇文章正是介紹媒體編輯改變的源頭,正是網路時代誰都可以寫部落格(像這裡),也可以透過社群網站發言(像臉書或是推特等),素人也能有言論影響力。就連創投業者 A16Z 也建立自己的頻道,邀請編輯成為創作者發送許多獨特且具個人觀點的內容。「新聞媒體」與「公民記者」等等界線已經逐漸模糊,網紅們掀起一股熱情經濟(Passion Economy)紛紛獨立建立自己的頻道,挑戰現存媒體編輯的專業意義。

粉絲與網紅們的關係導致網路世界紛紛質疑新聞價值,沒有人看的新聞算是有價值的新聞嗎?或者是說起來新聞價值由誰決定?這可是媒體識讀的第一課。舉例來說 TikToker 網紅 Izabela Vidovic 就在抖音上分享有關核能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關係看法,頻道裡的 16,000 名粉絲可就不是傳統新聞媒體可以接觸到的族群。

也就是說,通常躲在編輯台後的編輯浪漫情懷會逐漸崩壞,現代編輯需要跟創作者學習的第一點就是多接觸人群,創造作品直接被討論的機會,也需要分享自己的觀點。即使是取得獨家報導,也能經過網路直接獲得新聞事實檢查的效果,多方觀點對於權力濫用的確會激起討論效果。

荷蘭獨立新聞網站 De Correspondent 總編輯也表示「新聞編輯也是一種藝術」,多樣編輯創造不同視角,並且從新聞價值中學習真正的自由精神,就像是創作者一樣。不管什麼樣的創作者(與編輯)最後都會正式面對群眾,聆聽他們喜好,琢磨訊息傳播的方法。

編輯進化現在正是時候。

Journalists are creators now, and that’s a good thing Reynolds Journalism Institute

找尋更多未來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