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造成 21 世紀人口大遷徙,移民問題搬上檯面

根據 Axios 的報導,氣候變遷與人口動態的關聯性相當高,如果人類要適應地球極端氣候的話,就有大規模移動的必要性。過去未來手帖也討論過許多氣候變遷與人口的議題,顯示人類必須要存活的話,就需要作出許多產業或是個人生活模式上的改變,但是需要大規模人口移動的報導可能卻是頭一次看到。

政治地理學家 Parag Khanna 所著 Move: The Forces Uprooting Us(遷移:把我們連根拔起的力量) 中提及,美國五大湖附近地區屬於氣候綠洲,人口密度也低,就會成為森林火災與過熱的加州人的去處,引起大規模的人口移動。德州也因為氣候合宜與人口密度較低,加上科技與太空產業相互進駐,形成另外一個矽谷聚落。

人口移動不僅僅是氣候關係,政治與經濟的因素也非常大,舉例來說德國人口在 2017 年為 8,300 萬人,因為高齡化的關係,本世紀末可能只剩下 6,000 萬人。同時奈及利亞人口將倍增,到達 4 億人規模,這兩方有不同的考量,德國苦於人口減少導致的勞動力不足問題,奈及利亞卻有人口過多的食糧與資源分配危機,這兩方必然有移民的考量。同樣思維也發生在捷克,保守派總理 Andrej Babiš 反對移民進而造成選舉敗北,或者日本也開始進行相關開放移民法案研討,都是因為國內人口減少,需要更多外國勞動力。

此外,疫情短期會減緩人口移動的速度,但是從人類 10 萬年的歷史看來,疫情後導致的人口移動速度將會加速。原因也很簡單,人們開始從疫情解放,便會思考現在地是否能夠維持下個世代的生存,都市人口流動到空曠的郊區已是進行式,一切都還是要看現存的經濟制度是否支持家庭與社會移動,例如提供遠距工作或是線上學習平台等等。

報導裡也介紹許多人口大移動的可能性,其實都非常具體,可能性或許也很高。讓人回想台灣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已經接受過國外移民,快速地造成社會動盪,也有許多悲劇產生,到現在還在消化中。移民的困難點不僅是接受勞動力的好處,人口大遷徙帶來的機會與威脅通常是一體兩面,看起來移民保守派抵擋不了進步派的決心。

現在看起來實現跨國人口移動機率仍舊不高,的確是需要一些心理準備,才能面對以後鄰居都是(外)本國人的狀態,雖然我們現在已經是了。

The future will depend on letting people move

找尋更多未來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