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大家都有聽過IQ(智能商數)或EQ(情緒商數),那有聽過AQ(adaptability quotient,適應商數)嗎?
在高盛投資的 Natalie Fratto 提出了 AQ 這樣的一個觀念,指出高科技公司的CEO如果只是靠著過去的輝煌歷史或是自己的才智,都不容易成功。唯有適應性高的領導者才有辦法在詭譎萬變的情勢中脫穎而出。甚至大型機構IBM也指出,因為全自動化的趨勢,幾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重新設計。
這些資料與觀察顯示,並不只是領導者需要適應環境,看來平常人也是需要,。
Natalie Fratto 指出:IQ是獲得工作的最低指標,但AQ是如何在長年工作環境之中生存下來的關鍵。
雖然這個觀念看起來好像跟「科技」沒有甚麼關係,但認真思考起來,現在的科技反而都是高度適應環境的工具總和。例如最近幾年特別紅的程式語言Python,就是憑藉著高度延展彈性,在跨平台工作中運行無礙。而1980年代風行的Fortran,現在只能在大型老舊的主機裡運作,這兩邊的差異也就是語言發明人對於適應性的觀念差別。
Natalie 也指出適應性其實也是可以訓練的,只要多問問「如果(What if)」的情境性問題,就能夠提高適應能力。某些「如果問題」是很現實的,例如如果熱浪來襲,客人不想開車大老遠出來購物該怎麼辦?或是如果有一天你被叫去負責某個非常不熟悉的業務,你會怎麼做等等。適應力強的人會以各種情境文脈回答,並且提出實際可能的解答順序。也因為這些題目強迫人們自動模擬腦內情況,所以在面試的時候特別實用。
這也回答了我們一開始的假設,到底成功是一種智能問題,還是情緒問題,我想,適應性融合了雙邊的可能性,是最好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