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網路

再見了,網路

The Atlantic 文章裡,將 BuzzFeed 關閉一事形容為網際網路時代的結束。BuzzFeed 過去以內容農場著稱,因數位廣告市場急速緊縮,加上人們都轉向於社群媒體,流量虧損過大而不得不中止服務。雖然內容農場讓人觀感不佳,事實上卻促進許多人加入網路時代,成為推播或是討論者。

作者 Carlie Wortzel 認為 2010 年的網路環境,跟現在被搜尋引擎、社群媒體或是演算法所把持大不相同,這不僅僅指內容不是由機器學習所決定,而是人撰寫的內容。由於產生訊息過程為不可預測性、混亂與快樂,各種交織著情感,網路顯得更人性化。不過,現在網路逐漸中央集權,雖然管制變多,仍然沒辦法減少錯誤訊息與低品質內容,更重要的是,網路裡產生「權威」的方式實在讓人無法苟同。

「我們想要正確無比的訊息,但它可能很無聊,有時候更想是一份政府文件或教科書,而不是一本小說」Wortzel說。許多人知道的網際網路是不可預測、混亂、甚至有點危險,但十分人性化。另一個問題是,社群媒體不再是一個網路上回覆問題或暢談的場合,而是被各式各樣的演算法吸收,成為餵養我們的趨勢。作家 Kate Lindsay 感嘆,網路衝浪、咖啡店或是小酒館聊天打屁的感覺已經不存在,每天打開網路總是充滿著極為政治正確的訊息。

其實可惜的不只 BuzzFeed,還有 2010 年代中期的 Tumblr。Tumblr 代表著網路次文化表現,加上沒有任何管制言論規則,有些害羞的內容在上面根本就是百花齊放。目前人們暫時遺忘它,但就在 Elon Musk 控制推特一週後,Tumblr 下載量增加 62%,這代表低風險娛樂又再次在言論管制下復甦,無人可擋。

即使我們每天都上網,稱網際網路的終結還太早,儘管如此,文章裡敘述網路時代還是讓人回憶滿滿,彷彿當時的言論自由造就目前社群媒體。就算是 Substack、Notes、Telegram 還是誠意滿滿,不過還看不出將催生什麼樣的文化。

或許這就是問題的關鍵:隨著網際網路發展,我們不知道失去了什麼,直到它完全消失為止。

The End of an Internet Era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