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j Latin 是一位使用者體驗設計師,原文標題顯示的更加明顯:他曾經審視過 1000 多份使用者設計師履歷與作品集,而 90% 在初步篩選就被拒絕,原因只有一個 – 使用線性設計流程。所謂線性設計流程就跟教科書相同,首先必須要建立人物誌(Persona)、訪談、建立假設與驗證假設,最後產出一份漂亮且完美的設計提案。
Matej 認為現實上並沒有所謂的線性流程,而 70 -80% 左右的設計師都會簡化他們的設計案例,以適應這樣的線性結構。過多完美範例讓設計師們相信這是正確的方法。當你剛開始一個使用者研究時,需要按照邏輯敘事,呈現出一個線性的幻燈片序列。如果你想講述一個故事,就必須按邏輯進行。不過,Matej 也指出,實際上進行使用者研究時的過程相當混亂,讓他不得不進行兩次使用者體驗研究,編寫故事,並不斷進行修改。不過,在研究呈現上,必須以線性的方式呈現。
他認為淺薄的作品集和千篇一律的訪談研究可能會讓你在使用者體驗領域找到一份工作。但那很可能是一家設計不成熟的公司,因為他們並不完全了解設計。設計師只能從事枯燥乏味的設計工作,職業生涯也會停滯不前,也因為工作品質永遠不會提高,所以沒有更好的作品可以放進作品集。
設計師陷入一個沉默迴圈。
這也是 Matej 認為為什麼 90% 使用者經驗設計師並不勝任他們的工作,過度顯示線性流程可能與資歷(或缺乏經驗)有關,他估計真正使用線性設計流程的設計師占 20-30%,像是你告訴他們,界面中的一個按鈕互動需要重新設計,雖然這是個小任務,但他們會開始談論進行使用者訪談和「你的TA是誰?」這類型提問。
說到使用者研究和作品集,請付出努力。不要只是網路上找一個模板,放上幾張圖片,用自己的文字替換或是根本沒有對的涵義,就以為這樣就可以了。設計師的作品集也反映了你的設計水準。如果有經驗的使用者設計師看到的是一份設計拙劣的作品集和寫得糟糕、千篇一律的訪談研究,就會認為這反映了你的設計能力。這是 Matej 最重要的建議,也是大多數設計師失敗的地方。
但最重要的是,剛入行的設計師需要了解設計工作的靈活性和混亂性,而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必須停止隱藏他們工作中的混亂細節,因為他們認為這會讓他們看起來很無能。事實恰恰相反。在進行使用者研究時,要講述真實的故事,而不是一些曲高和寡的幻想。
我認為真正的意義在於, Matej 講出大部分人跟使用經驗設計師合作的感想,也講出使用者研究常常遇到的職涯危機,如果無法提出更多價值,使用者經驗設計師將不復存在(因為每個人都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