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tlantic上 名為《這就是人工智能 “吃掉 ”世界後發生的事情》(This is what happens when AI ‘eats’ the world)的文章,為人工智能主導的媒體商業模式的未來,提供了一些想法與啟示。
現在,許多人工智能公司正在與新聞網站和媒體公司接洽,試圖簽訂新合約,讓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加速媒體發展,不過,這通常被理解為人工智能公司,將媒體創造的內容作為訓練數據,反而利於大規模語言模型的發展。然而,我們從報導裡發現,OpenAI 進行談判的多家公司的幾位高層,OpenAI 的目的似乎不是訓練模型的數據,而是為 OpenAI 即將推出的搜索工具,在第一時間能夠獲得新聞網站的數據輸入。
新聞網站的即時訊息將幫助 OpenAI 擊敗 Google,成為搜索引擎的霸主(例如,你可以在吃早餐的時候問「大谷祥平今天打得怎麽樣?」,而不是「請問大谷與祥平是誰」。 文章分析說,如果 OpenAI 及其生成式人工智能競爭對手需要新聞資訊,出版商就能在談判中獲得優勢,並通過授權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
另一方面,文章同時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是否希望生活在一個由人工智能公司,控制網絡訊息流的世界嗎? 人類搜索模式將發生變化,不管什麼樣的網頁將也成為歷史遺跡,這將意味著,我們創造的東西將不會被人眼直接看到,而是通過人工智能公司的界面傳遞。而人工智能公司對尋找創意,讓它蓬勃發展的可持續經營模式並不感興趣。
就像許多媒體公司陷入網際網路困境的同時,一些公司或許能通過重大的商業模式變革重新崛起,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也應該會如此,但是,正如這篇文章所指出的,如果對創作者方面的影響尚不明確,未來仍需要尋找正確的前進方向。
只是這段摸索時間,能不能趕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媒體公司目前正陷入中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