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發展之下,許多 C2C 共享平台開始進入韓超級寒冬,像是 Airbnb 融資 10 億美金、Wework也開始清償負債,日本著名的First Cabin膠囊旅館進行倒閉處理等等,可以預期許多共享空間平台正在苦思對策。雖然線上體驗是一個好的嘗試,仍舊不及平台最需要的金流問題,其他類似的C2C平台面臨到極為根本的問題:到底我們需不需要這樣的共享服務?
WFH(Work From Home )讓人在家投資更多設備,並非到共享辦公室,享受每月均攤成本。疫情讓人們開始思考更為安全的替代方案,報導顯示即使疫情結束仍會選擇搭乘共享汽車服務的比例,下降到32%,增加的則是自行車與二手車販賣的比例。日常生活上減少旅行的人更是大多數,更有許多人選擇以自給自足的方法解決食物購買的風險問題,或者是搬到比較少人接觸的鄉間城市。
共享模式迅速泡沫化並不是疫情造成的現象,過去其實有跡可循:共享平台的高成長,背後是高負債與高資金周轉率,這也是共享平台商業基模。當負債無法快速轉換成為現金流,反而加深了負債比例,二房東模式可能不再是高速成長的保障 (Wework 的 IPO 上市計劃失敗也是如此),疫情是加速崩跌的契機,加速潰敗的戰犯。
或許正如闡述「民主化創新(Democratizing Innovation)」的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Eric Von Hipple 所示,社群與開放是重要創新關鍵。如何以透明開放作為創新的種子,再加上高度移動環境之中,可能需要更新的民主化創新,也就是更有機型態的創新才行。
不管如何,疫情總是會過去。對共享平台的質疑會存在一陣子,直到人們忘卻。
共享平台該何去何從,長期來看卻渾沌不明,當「交換」已經從亮麗的商業名詞直接刷黑,跟「感染」形成等號的同時,C2C 平台已經不是維持過往的商業模式這麼簡單了。
WeWork’s lessons for US real estate in a post-Covid-19 world
Von Hippel, E. (2005). Democratizing innovation: The evolving phenomenon of user innovation. Journal für Betriebswirtschaft, 55(1), 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