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Pixel 6 秋季發表會由設計概念開場,中間不免俗地談到幾段規格,尤其是 Tensor CPU / Titan M2 安全晶片完全是亮點,最後以 Konmari 雙語翻譯對談收場。雖然中間有點飄掉不知道在看科技人權說明影片,還是強調鏡頭特別好有四種不同模式之外,仍然是一場值得討論的發表會。
結論是這樣,發表看得出來 Google Design Lab 已經取代傳統工程師思維,走向更個人、更有趣,如果用很老氣的行銷語彙來說就是「新.科技享樂主義」。由於前兩天 Apple Macbook 發表會靠太近,很難不把兩個品牌合在一起比較,也可以看出來兩大巨人的確對設計有不同想像。
Google Design 掌握核心語言
不管是哪一種網路公司,設計部門的定位都是非常微妙的,據某個不可說的源頭,Google Design 一開始也是想外包設計到幾間大的設計公司,後來發現跟自己的品牌走向差異太大,無法整合只好自己出手。Google 直到設計總監 Ivy Ross 上任,品牌設計風格、語彙、表現、材質運用才漸趨穩定,事實證明極為溫軟撞色的 CMF 的確漸漸成為 Pixel 系列設計的主要調性。
個人覺得這些嘗試不知道為什麼都有科技宅裝潮的錯覺。
因為 Windows 已經逐漸擺脫那個阿宅形象,終於有人繼承嗎?或者是公司內部真的需要統一的設計風格,才找了服裝搭配師?這些問題雖然沒有答案,仍舊是值得一些想導入設計的公司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們就經是透過設計尋找一個市場解答,還是內部省思甚麼才是自己的風格。
我認為這個問題基本上區分了 Google 與 Apple 設計的邏輯,Google 是以設計作為溝通語言,所以說法都很偏向設計師想要跟市場溝通語言,但是 Apple 把設計當作核心精神,不管做什麼,都有設計。這兩種方向是很不同的。
舉個例來說好了,Pixel 6 跟 Snapchat 合作讓使用者不需要打開手機就能直接拍照,瞬間用 Snapshot 傳送給朋友們或是動態消息,看起來十分「有趣」。但是由設計師看來,這個功能很微妙,因為風格設定其實沒這麼「有趣」,反而有點低調。快速分享是否是個設計本質上想解決的問題不得而知,更重要的是,使用者會因為這個功能得到什麼樣的好處,更讓人疑惑。
如果 Apple 如果推出這個功能的話,我會非常驚訝,因為這個使用體驗會傷害到設計本質,不夠俐落簡潔。但設計這個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試圖開脫),所以我也才會在之前說了這次發表會定調在「新.科技享樂主義」,Google 的確是有不同想法。
個人化是下個藍海還是另外一個錢坑?
Pixel 6 的基本設定就是越來越個人化的網路服務,這也跟上面所說的 Apple 設計思維,讓 iPhone 走向專業創作者極為不同。Pixel 6 完全沒有提到串流媒體、聲音品質、遊戲、直播等等的媒體內容,而是往社群、資訊安全、分享、包容性、快速的角度進行,完全形而上的說明讓我有點理解困難。
到底誰才是你最重要的使用者?
我想極大化 Google 手機使用者數是 Pixel 的重要工作,到最後不得不使出「個人化」手法以求「大眾」 接受,這邏輯聽起來很矛盾是吧?
因為個人化已經是所有產品與服務的最後手段,雖然「準備好所有的元件,就等你選擇」,言下之意就是「你自己看著辦」。所以現在有客製設計的產品不太多,運動鞋 Nike ID+、手錶 BabyG 或是一些車種。不過個人化服務卻是另外一個世界,這次 Google 提出 Material You、Live Translation 、Magic Eraser 功能等等,都是基於個人化思維發展出來的服務。
話說回來個人化也是服務設計需要極力避免的狀況,但這個就跟本文無關,有機會再說。
基於軟體的手機
我們還是看得到 Pixel 跟 iPhone 系列有非常多的差異,這次我們看到相當多樣化、尊重種族平等、包容性(Inclusive)等等的軟體價值,讓 Pixel 系列很明顯是以軟體定義的硬體 (Software-defined Hardware)。Pixel 6 應該會吸引到許多科技人或是剛入手新手機的人喜愛,這也讓我們知道其實使用者其實是多樣多面,設計也因為有差異才顯得有價值,沒有絕對的,當然也不會只有一種解答。
Google 想要打造的 Pixel 6 絕非弱者,不過有多少人會為了享樂概念買單,值得設計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