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想未來,它來得太快。——愛因斯坦

John Maeda與Anijo Mathew談AI

伊利諾理工學院(IIT)裡的設計學門培育許多高階工業設計/設計研究人才。在人工智能時代,傳統設計研究方法受到許多衝擊,過去基於工藝的價值觀需要做相當大的修正,當然也會影響到 IIT 。此時,John Maeda 與設計院長 Anijo Mathew 的對談,在這個時間點顯得相當重要。

John 詳細的演講內容可以在下面的網址中找到,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也相當推薦,當然未來手帖我們也整理幾個對談重點:

早在 1967 年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裡說明得滿清楚,你可以建立一個會話表現的預測模型,這樣的機器就可以利用預測模型來強化對話。這代表人工智能的可預測性,如果有人說人工智能是不可預測的,那其實不是事實。因為事實證明我們人類跟人工智能一樣,還記得 Donald Rumsfeld 矩陣嗎?

人類與人工智能一樣都只擅長已知的已知,這部分在有限的問題範圍之內,人類與人工智能的表現沒有甚麼不同,但是在一個未知的未知,已知的未知,未知的已知,這三個象限,我們人類做得不好。不好的原因是這些含糊不清的資訊無法協助人類判斷,人工智能也無法戰勝未知。

這是第一點,人類與人工智能的可預測性都是已知的,但是最大的問題在那些未知,尤其是未知的未知,這是一個完全還沒開始發展的象限。設計在某種程度很像在未知中找尋方法,這點跟人工智能方法是有相互比較的。

像是人工智能可以呼叫函數來處理任何事情。如果設計學院有一個慶祝 85 週年的展覽,裡面有需要完成的功能,可能需要製作桌子、購買有機玻璃、印製海報、而且這些東西放在一起,加上發送電子郵件等等所有一切。過去可能需要非常多人手製作,現在,如果你有人工智能可以實際呼叫這些功能,就可以採用許多參數,例如 Marty Thaler 會如何設計這些表格呢?你可以假設有一個機器人製造桌子。你可以進去說,Mitch Gordon 會如何創造學院的品牌訊息?

人工智能可以幫你完成這些功能,可以自我組成一些參數組合,這些都不是人工智能與人類的實際互動。這些都是在已知的範圍中建立已知,那些未知的領域呢?這個時候我們比需要談到人類與人工智能的合作,如何接觸到未知。

人工智能真正酷的地方,是有許多未知的未知數,所有知識類型都有未知數。有很多未知的未知數。話說回來,真正在設計上的影響反而是「如何製造」。設計師可以做出好的東西,也可以做出壞的東西,不管概念多好,放在生產線上能否實現?John 建議設計師遠離可以跟所有物品對話的漩渦,因為對話的力量相當強大,要擺脫非常不容易。

這意味著什麼?

就像設計師常常擔心自己的處境是否被人工智能所取代,John Maeda 則認為,工業設計畢業生的出路卻比以往都好,因為工業設計必須要渡過傳統古典設計時代,朝向設計思維與設計運算的路徑,不變的是,工業設計製作原型的能力(以及市場需求)都很高。一千次的會議抵不過一個原型發展。

John 也提醒設計師並不需要排斥設計思維,它拋棄古典設計的教條(註:還記得型隨機能 Form Follows Function 嗎)更適合應用和一般企業、文化與組織,具有商業可行性。人工智能將會加強每個人的策略能力,利用大語言模型的程式能力加強自我辯證,必且產生自己的見解。

自從大型語言模型出現之後,相關的設計能力就漸漸開始崛起,就像是 COVID-19 企業忙著聘用更多使用者經驗設計師,現在我們看到業界新寵是更多使用人工智慧的設計策略師:透過提示(prompt)與機器互動的整個模式的自然互動,自動擺脫設計元素可能的障礙,走向人工智能先行的設計世界。

John Maeda in Conversation with Dean Anijo Mathew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