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t 這篇文章用「大眾利基(mass niche)」一詞來描述串流媒體內容的未來方向。 作者 Terry Nguyen 認為在思考內容的未來時,如果用「小眾」和「大眾」的二分法構成,可能是錯誤的。因為預設「小眾」廣受好評,但不一定有大量觀眾;大眾內容可能有數百萬人觀看,但實際上卻不然。
即使對媒體主管來說,在一個尊重多樣性的時代,創作所謂的大眾作品也被看作是一種風險。 「在一個大多數消費者被算法孤立的世界裏,具有全球吸引力的產品不是正確的方向」一位作家這樣表示。 然而,另一方面,Nguyen 引用統計數據,顯示 51.5 % 美國家庭仍然觀看傳統的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並以她的父母為例,大眾媒體還未消失。
對 GenZ 世代來說,TikTok 與 YouTube 已經取代傳統電視。在過去的兩年裡,大多數關於串流媒體狀況的報告都強調了幾個關鍵點: 大眾作品的經濟模式已經崩潰,花費太多製片成本,卻非常少依賴電視廣告回收,意味著它沒有盈利。它不能為製片、演員、編劇或節目主持人可靠地賺進鈔票,但是工作室的高階主管們仍在領取九位數的薪水,想想看這有多詭異。
至少對於串流媒體服務來說,創造藝術性和小眾作品為品牌與文化價值的必要元素,也是區別傳統電視作品的關鍵。「Friends」平均每集有2000多萬觀眾,而「Succession(繼承)」的最後一集只有不到300萬觀眾。Netflix 劇集「Euphoria」第二季的最後一集卻有600萬觀眾。
討論大眾或是小眾作品已經不是重點,觀眾參與的深度遠比規模更重要。 時尚作家 Lauren Sherman 在推特上說:在娛樂業及行銷工具中,最重要的是達到大眾化的利基小眾。在一個大眾化不再有效、中心不再存在的世界裏,抓住這些大眾利基市場將變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