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紐約時報的報導中,可以發現許多媒體的新聞編輯室進入到一個新時代:高齡78歲的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主編 Norman Pearlstine 去年12月退休,緊接著 Washington Post 主編 Martin Baron 也在今年2月退休,同時,路透社 Reuters 總編也即將在4月退休,接替的是年僅42歲的 Tina Brown 。
世代交替表示媒體逐漸擺脫「老、白、男」擔任編輯室主管的慣例,許多接任編輯長的新面孔也代表著新聞媒體正在接受多樣性文化洗禮,像是擔任 Texas Tribune 的 Stacy-Marie Ishmael 即是黑人女性,在美國南方社會可是一件大事。
洛杉磯時報的編輯長遴選過程,不僅僅是考慮內部管理層,也諮詢了不少外部的優秀人士。一時之間,許多重量媒體人都名列清單之中,像是長年擔任新聞管理主管的 Kimi Yoshino,或是外部的 Sally Buzbee、Janice Min、Anne Kornblut、Sewell Chan、Gustavo Arellano等等,清一色都是屬於40歲左右青壯年的新聞編輯。洛杉磯時報遴選團隊在挑選候選清單之前,首先要先對編輯長有所定義。對於洛杉磯時報而言,什麼樣的編輯長才是最適合的人選?雖然過程並無公開解釋,就上列清單來看,女性比男性多,每個人也都有獨立媒體經驗,不管是誰當選,都有機會成為史上第一位代替傳奇 Norman Pearlstine,成為下個傳奇人物。
就像現在的媒體事業在1940-50年代時,確立了新聞編輯室的標準。新聞界大老之所以可以成為一個時代的聲音,都是在動盪變動的時候,讓新聞成為人民知的權利把關者,實現所謂的憲法保障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在這些精神領袖領導下實現成功,卻在網路年代漸漸失色。不管是什麼樣的傳統媒體,都要正視網路「自媒體」帶來的影響。
舉例來說,網路媒體 Vox 比起紙媒,可能更承襲過去獨立報導精神。Vox 日前兩個編輯台高管工作都是由 Lauren Williams 所掌握,除了背景是黑人女性之外,她也代表了黑色社群的觀點,讓 Vox 貼近多元觀點。Wired 在這一波迭代過程也即將迎來新的編輯長,Nicholas Thompson 從大西洋報(The Atlantic)轉任之後,成為年輕人轉任傳統紙媒的代表。The Verge 的總編輯 Nilay Patel 也只不過 40 歲,都跟過去傳統媒體習慣的總編輯樣貌有所差距。HuffPost 在總編輯 Lydia Polgreen 離開去 Spotify 任職之後,也有段時間沒有編輯台高層的工作,預計會在跟 BuzzFeed 購併之後再處理這個問題。
雖然我們現在還看不出來媒體報導的方向,是否因為新人上任而有所改變。有趣的是,這陣子發生的國會山莊佔領事件以及疫情新聞,報導方向都漸漸以人道主義為主,譴責過於偏激的暴力行為。如果未來媒體仍然以網路為傳播手段的話,權力鬥爭與政治角力的新聞不再受到注目,讓人更期待新的編輯台可以做出什麼樣的改變。
Washington Post, Reuters and Los Angeles Times Search for New Top Edi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