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是一種幻覺嗎?

發展設計思考的 IDEO 最近受到批評,主因是它在 Instagram 上發布有關「幫助你與你的孩子談論種族主義和不平等的資源」,批評者們認為這好像是從白人角度提供有關種族主義意見,而且大家都知道美國是最多種族衝突的地方。顯然地抗議收到效果,IDEO 隨即發出一份道歉聲明。

儘管過去 20 幾年由 IDEO引領的設計思考風潮,讓設計產業進到巨大演變,不再以設計美學而是使用者角度進行創意開發。同理心顯然是重要聚合大家意見方法之一,但美國設計界的種族多樣性卻低得可憐:根據美國工業設計協會AIGA調查一萬多名設計師,71%是白人、9%亞洲人、8%拉丁裔而非裔美國人只佔了3%。2016-2019年追蹤調查都沒有甚麼變化,此外,在 2019 年首次調查性別,61%受訪者是女性,但只有 29% 總監或是管理者是女性。

這個調查與 IDEO 言論風波讓我們知道,設計仍然是一個以男性、甚至是白人男性主宰的世界。IDEO 可以說藉由合理化這些自我認同,轉變成為如何將點子變成商業的過程,這點跟過去設計界並沒有甚麼不同。即使設計團隊有女性或是不同背景成員,仍然是從有限角度提出設計的解決方案,甚至訪談都限制目標族群等等,基本上設計思考流程是一種脆弱的意見聚合(Synergy)過程。

結論就是設計師變得過於自信,認為只有他們具有特殊能力來理解他人,換句話說,如果一個設計團隊全都是白人(這並不少見)就能夠藉由同理心設計出適合所有人的設計提案。矽谷正是同理心設計的最大利害關係者,設計團隊過於同質化會創造一個臉部識別軟體,卻無法識別黑人面孔,或者是 Alexa 等語音辨識軟體認識女性與非白人聲音的能力較差,甚至自動駕駛軟體無法辨別女性身形等等,造成受到車禍重傷的可能性比男性高 47%、死亡機率高 17%。

同理心等於無敵,同理心的武器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幻覺。

當我們聽別人說話與觀察時,都是通過自己成長環境、文化或是經歷背景而有偏見,只要經驗與價值觀跟對方差異過大,就越難真正理解他人。IDEO 提出使用者中心為主的設計哲學,嚴格說起來並沒有錯,從同理心開始卻有一點不太合理,大多數人們不太理解同理心過程。我們通常認為一個設計是能夠解決問題,但我們並不會問有多少人會在自身環境下採取這些設計方案,有時候只是單方面強調同理心有多麼特殊。

設計思維的方法主要是提供沒有機會進入設計流程的使用者,發出真正的聲音與力量,讓原本功能導向的設計能夠轉向成為民主決策。多樣性卻是決定這些聲音能否進到決策的背景關鍵因素,男性如果認為可以為女性設計,或是類似臉部辨識可以具有廣泛商業化,那就是大錯特錯。同理心是一種非常棘手過程,需要非常深的個人介入,面並解開自己與社會偏見,走出自己圈子、打破價值觀與經驗。

如果認為同理心不該是種幻覺,我們不是需要一個方法,而是一種新的聲音、觀點與思考轉向,真正投入多樣性與消除偏見過程。這並不是份簡單工作,真正的設計思考從來不簡單。

Design has an empathy problem: white men can’t design for everyone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