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來自何處,新經濟給出絕妙答案

幸福感來自何處,新經濟給出絕妙答案

IDEAS FOR GOOD 提出「幸福感特集」,今後人類將往哪裡去,做出一些整理。

首先還是以疫情為開頭,2019 年 12 月在中國武漢開啟的 COVID-19 疫情,於 2021 年總共造成全世界超過 2.8 億人感染、死者數 542萬、8 種變異病毒,人類遭受到近代未曾有的巨大變化。雖然現在逐漸流感化,世界各地也開始復興之路,同時間,新的經濟模式也逐漸取代過去耗能極大的工業模式,循環經濟站上主要舞台。

最主要原因還是在「不平等」,疫情過後發現世界各國的貧富差距、階級、文化認知差異甚大,反應在取得疫苗與醫療對應上,都感受到世界不平等的差異性,讓我們不得不去思考更加公平的經濟社會系統是什麼?

「環境正義」可能是代表解決不平等的一個概念,像是氣候危機、失去生物多樣性、或者是貧困問題,都有可能以「環境正義」角度逐一審視,裡面藏有許多危機,當然也是個轉機。就像是 2021 年世界經濟論壇(WEF)的主題為「大重啟 Great Reset」,世界領袖亟欲重啟疫情後的世界經濟社會環境,急迫想找到下一個世代的維繫動能。

在誰都沒有正確解答的年代,對人類來說,肉體與精神遇到極大打擊時,重啟密碼就是「幸福感 Wellbeing」,短暫的快樂、欲求轉換到長期幸福、安全、健康,不只是個人需要努力,整體社會文化也有不少功課要做,IDEAS FOR GOOD 正是著眼於此,提出以下的行動方案:

零碳生活

人類過往的歷史脫離不了二氧化碳的軌跡,但是過多二氧化碳造成的氣候暖化也是事實(雖然有一部分認為是科學家的謊言),問題不是如何減少碳足跡,而是正面包容二氧化碳,將減碳甚至是零碳作為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許多社會問題與解答就在零碳生活裡。

循環(Circulation) Ellen MacArthur 財團將循環經濟的三原則設定為「自然系統再生 Regenerate Natural System」、「持續使用產品與材料 Keep products and materials in use 」、「不產出廢棄物與汙染的設計 Design out waste and pollution」,正是考驗所有企業本質的挑戰。 Financing the circular economy.pdf

再生(Regeneration)

當資源枯竭時,會發現原有的「可持續性 sustainable = Less Bad」的邏輯其實無助於環境再生,透過經濟手段建立「More Good」循環系統可能才是關鍵。人類本來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有關於再生並不能自立於人類生活之外,一切都必須要往正向前進。

多樣性(Diversity) 實現循環經濟等系統的要素之一,其實就是從自然界得來的「多樣性」,去除多樣性只想要留下最有價值的部分,到最後其實會傷害到本身的循環系統。其實循環系統也就是所謂的「生態系」,單純強調本身核心能力的企業,忽視環境與相關者的利害關係,對於生態來說自然是有害處的,看看最強的獅子也是最弱的動物,最柔弱的植物,也是對氣候最強的生物就可以得知。

差距 在ESG投資裡,集中在S = Society 社會領域發展的項目的確是最多,也產生像是「綠色公正回復Green & Just Recovery」的概念,想要解除社會貧富、階級與分配的差距。但是理想與現實的確差距極大,疫情加速世界經濟的階級差距,富有國家藉由醫療實力拉開發展中國家距離,甚至一個社會也有失業與暴富的兩種表情。世界整體差距的確需要精實盤查,找出去除差距的工具,以免社會走向極端對立暴動的可能。

新經濟

最後一個概念是「新經濟」,幾十年來經濟發展偏重於GDP,企業追求快速成長,經濟體也是毫不保留的消耗資源以求市場經濟效益。新經濟代表著脫離成長主義、追求企業永續與個人幸福、去規模經濟等等,想找到下個世代的經濟動能與減少消耗,這兩個矛盾的觀點如何共通,要更多理解與實驗才行。

如果我們將幸福感的因式分解,環境・社會・經濟缺一不可,最終還是回到個人本身認為「幸福」是什麼,如何展現在未來行動上,幸福感特集讓我們看到 6 片側面描寫,每一片都不能脫離其他概念單純實現,期待超展開。

ウェルビーイング特集、はじまります。【ウェルビーイング特集 #0】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