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綠領階級,將改變東南亞農業生態

越南與印尼等東南亞國家,農業成為高學歷年輕知識份子的首要就業選擇,直接加速傳統農業升級。Equial Times 的報導讓我們了解被稱為「綠領階級」的年輕人,是如何走向這條道路的?為什麼這些高學歷年輕人願意從事第一級產業?而非走向傳統學術或是官僚機關。

「綠領階級」並不是真的階級,而是對於「高學歷」年輕人投向「低階」農業現象的隱喻。綠領階級的年輕人有十分相似的發展路徑:多數頂著國外一流大學的學歷,具有科技或是經營專長,回到母國之後看到農業經濟的可能性,紛紛當起創業家支持農業發展。

擁有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碩士學歷的 Tran Thi Khanh Trang 回到越南後,成立幫助當地農家的「Fargreen」社群,能夠直接在網路上銷售產品;在荷蘭學習經濟與管理,回到印尼的Andreas Ismar 則是想到當地葵花子,因為有機耕種加上低鹽,能夠成為西方人新的點心選擇,發揮長才銷售回歐洲當地廠商,避免盤商剝削。

農家當成貧窮、無教育、社會地位低落的象徵,因為這些創業家的努力,逐漸改頭換面成為新一代綠金代表。年輕創業家們發揮過去在西方世界學習到的知識與經驗,讓母國農產品找到正確的市場定位,並藉由自身的國外網路銷售,生產與銷售兩邊都發揮極大的影響力。

綠領階級所擁有的商業價值之外,普遍對「可持續環境」保有高度意識,舉例來說,在西雅圖大學拿到「可持續都市」相關碩士學歷的 Audria Evelinn ,目標就是在印尼母國的「自然、農家、消費者」三方建立可持續的消費型農業系統,2018年成立直購平台 Little Spoon Farm 提供峇里島地方小農協助,發展自我再生型農業。這跟過去的農家有關鍵性的不同,農業不只是賺錢而已。

國際農業基金對東南亞國家的綠領階級進化也相當關心,如果優秀的綠領階層增加的話,必定對原先的農業系統有所改變。舉例來說,越南人口 70% 與農業相關,不管增加外銷或是內銷產量,都是產業創新的契機。

也就是說,綠領階級除了投身農業技術之外,還保有創業精神,這在東南亞的農業發展上並不常見,農業創新可望成為下一個關鍵產業,值得觀察。

The rise of a new generation of ‘green collar workers’ in South-East Asia

找尋更多未來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