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逐漸成為顯學,21世紀的幸福企業在哪裡

照護逐漸成為顯學,21世紀的幸福企業在哪裡

,

根據職場平等倡議平台 Syndio 的調查,照護者(caregiver)在所有職業領域裡是成長最快的一群,每年約有 12% 企業追蹤照護者的工作型態。原因也很簡單,疫情讓所有的照護機構如幼稚園或是學校都限制出入或關閉,工作者原先外包的照護責任重新回到身上,如此一來產生更為個人的照護需求。當然對象不只是學齡幼童,祖父母、兄弟姊妹、朋友甚至鄰居都會希望有照護者幫忙,這也會產生更多的照護挑戰。

由於照護者本身供給沒有額外增加,根據非營利團體 Rosalynn Carter Institute 調查,美國工作者裡約有 18-22% 需負擔照護責任,哈佛商學院在 2019 年的報告也顯示約有 3/4 員工負擔起照顧別人的需求。在如此的工作環境下,倡導企業主必須負擔工作者的照護需求的聲浪也漸漸上升,像是減少晨會或是晚上討論,減少傳訊息的頻率等,都是友善照護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加上疫情後工作職場樣貌完全改變,必須要更加了解工作者的照護型態,許多體驗型的照護顯得更加貼近人性。例如獸醫服務能夠治療家中寵物,或是單親媽媽需要家中清掃項目等等,現在都成為企業提供員工福利時會去思考的方向。也就是說,提供一般照護系統已經不足讓員工感受到企業文化,與其讓員工花自己的薪水與時間找照護者,企業不如協助並更加深入思考照護需求。

工作說到底都是為了生活,如果生活無法負擔的話,再有前景的工作也沒辦法留得住人才。接下來的企業如果真的在意員工表現,減少員工照護的壓力或許是個指標。所謂的幸福企業不只是說說而已,要真實的拿出行動才行。

How the pandemic made ‘caregiver’ the newest workplace identity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