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失去世界創意領導的地位,急需文化救援

The Atlantic 編輯 Derek Thompson 評論最近好萊塢電影圈的現象,原創電影越來越少,製作方紛紛以續集或是重拍電影,影響許多層面的創新。Derek 從電影圈的例子認識到美國原來已不是重要創意發生地,同時也發生在政治、經濟、次文化各種領域,已經很久沒有原創作品或思考出現。

「創新點子不是驅動現今經濟成長的最重要因素。」經濟學家 Jay Bhattacharya 與 Mikko Packalen 認為績效主義影響創意能力,如果我們以科學研究為例,科學家們追隨短期研究成果,具有長期意義的新發現並不再是評斷指標。科學家們也樂得引述大部分人覺得不錯的論文,只要多加一個參數就能夠寫論文,也比較好通過學術同儕審查,並且獲得好的研究評價。2020 年在 Stanford 與 MIT 共同研究中,發現軟體、農業、醫療等產業非常難找到突破性論點,更有瑞士研究者認為科學知識在 1970 年代後已經逐漸世俗化,反映在美國新公司設立數目,1970 年以來也逐漸減少。

Derek 在文章中整理創意不足的理由,簡單來說可以分為三項:

注意力經濟化

數據科學發展影響各領域的透明性,現在幾乎可以用統計數字預測每季賣出的歌曲數目,媒體也能夠透過點閱率或是其他數據,熟知社會上對什麼話題特別喜好。控制注意力就能夠產生經濟數字的做法,許多非主流意見消失在媒體之中,讓許多次領域幾乎消失不見,就連社群網站都無法避免。

老人支配權力擴大

標普 500 的執行長平均年紀,在 20 年間逐漸增長,反映出美國超過 55 歲的嬰兒潮世代幾乎已經佔了人口 1/3 的事實。隨著既得利益的高齡化,企業意見也會逐漸保守,現在美國企業界幾乎沒有任何新作為。就像是企業界近年最重要的數位轉型,都得依賴中低主管的意見,高階主管有時根本無法理解意義所在。

否決體制 vetocracy

政治學者 Francis Fukuyama 形容否決體制在於,新勢力崛起的時候,同時也會出現保守團體與利益集團,阻止新勢力掌握社會權柄。

如何解決美國新點子不足的問題,文章力舉出開放新移民、更多領域的射月計畫(Moonshot Project )、不准重拍影片等等,都可以解決某部分問題。不過,點子不足更深刻地鑲嵌在社會文化結構裡,這也不只是美國,而是世界上其他國家地域都正在發生的狀況。

績效主義大大影響社會文化結構,對創意與創新環境來看,可能解決結構化才是真正重點。

America Is Running on Fumes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