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Sidewalk Studio 在多倫多智慧城市的實驗引起非常多關注,雖然 2020 年遇上一些困難停止整個計畫,之後多倫多市政府推出新型態的都市計畫,選擇更加自然的城市規劃,讓人覺得「智慧城市」概念反而成為過去式。
2022 年 2 月發表的新型開發計畫,預計將有 800 間公共住宅、2公頃的森林、屋頂農場、零碳排公約凳等事項,對都市居民(urbanist)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在 MIT Tech Review 中,規劃者也解釋他們怎麼看智慧城市極限,以及相關嘗試的反思。跟過去的高科技規劃完全是不同哲學。
Sidewalk Studio 原本的計畫以自動駕駛計程車、自動垃圾收集、監控公園座位使用狀況等等進行科技感滿載的智慧城市體驗,如果實驗成功,也就代表多倫多走上中國與中東類似的科技監控社會。這也是為什麼智慧城市概念無法為西方世界所接受的主因。市民不是反對智慧城市概念,而是反感於科技將會侵犯隱私權,以及認為普遍建設的感測器必將成為市政府監控人們的工具。換句話說,科技從來不是智慧城市失敗的主因,而是科技界普遍的「傲慢」與「粗暴」做法,與「自由」與「和平」文化產生衝突所導致的不可避免結果。
Sidewalk Studio 所做的事情也全非毫無用處。規劃者反省智慧城市概念後,重新設定名為 Qualyside 2.0 的計畫:將科技用在節能省碳的相關城市事項,發現自然才是真正解方。城市規劃重點從科技轉為監控風、雨、動物與昆蟲等等能源事項,並且計算所需綠化程度,將街道設計成自然世界的隱藏住所。這無疑是智慧城市 2.0 的表現,真正使用科技來自於人性,並且落實在日常生活。
報導也認為智慧城市會不會成為一個極端科技案例,過去 20 年間有無數科技公司想打造一座智慧城市,時間過去卻毫無建樹,現在被認為是智慧城市的案例幾乎都發生在極權國家。現實上智慧城市排除人性、文化、個性與思想,成為不這麼有「智慧」的環境可能才是個問題。像是紐約、開羅或是羅馬雖然沒有這麼方便,住起來還有點麻煩,成本也極高,仍然吸引許多人蜂擁而至。
Qualyside 1.0 (Sidewalk Studio) 與 2.0 (公共參與) 項目的確是自然的致敬,對應於目前科技演化過程,許多在 1.0 時期失敗的概念, 仔細想想或許也有 2.0 修正機會,只要是能夠好好反思科技與人類文明與文化關係,就能夠找出持續下去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