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經濟 Process Economy

,
プロセスエコノミー あなたの物語が価値になる

「過程經濟」指的是將「過程」本身也當作商品販售,像是產品設計過程、服務參與、配送流程等等,讓消費者也加入在過程之中。以往的經濟被稱為「產出經濟(output economy)」,消費者與使用者只是在最後階段付錢享受到產品與服務,即使對品牌有偏好,也僅僅成為價值鏈的最後一環而已。

過程經濟不是現在才有的思維,從臉書、Kickstarter 眾籌平台到 Clubhouse 的 Beta 版只限認識的人邀請等等,讓使用者早期加入協助改善一直都是網路服務重要的環節,只不過以往都當成是測試者而已,「過程經濟」卻直接讓消費者在過程裡也能夠消費。

消費者想要參與感

從現在開始,過程不再是隨附在產品或服務之內,而是具有獨立存在的價值。如果消費者了解過程,一項產品的價格與價值判斷就不會這麼平面,舉例來說,高價工藝品可能很多人不容易出手購買,但是如果了解工藝品的製作流程,感覺到職人們的用心,價格跟價值的判斷則一目了然。就連失敗也是產品價值的一環。

「將過程分享出來,也就是把過程當成主要收益來源」作者尾原和啓說。

過程經濟其實就是對產出經濟產生質疑,在賽門.西奈克( Simon Sinek)著名的 TED 演講中,也說明消費者為什麼購買一項產品,是在於購買整個意義「Why」,Why 代表著品牌理念,人們會認同理念而消費,並不只是單單追求規格優越或是低價產品。

近年女子韓團 NiziU 就是一個例子,在成團之前經紀公司是先開了 Nizi Project,把選秀過程公開成為電視節目,最後再正式出道。出道曲「Make you happy」更是引起社會現象級的討論。當然,選秀節目從很早以前就有,不過訊息流通的過程,從電視等主流媒體轉向社群網路、私人訊息、串流媒體等等,各式各樣的網路服務讓「過程」清晰可見。

機密不再是機密

以前的產品設計過程,對每家公司都是極為機密的事項,但現在因為產業分工,或者是需要市場驗證的機會等等,設計流程也逐漸展開。像是 UNIQLO 也公開自己的供應鏈等等的行為,都讓產品設計過程公開在太陽底下,證明材料、工法或是通路都有受到嚴格管制。很快的,許多公司也都了解公開產品流程並不是一件機密,世界上有太多產品在市場上流通,能夠讓使用者買單的就是好產品,極力將設計流程機密化反而限制產品驗證的機會,生產出許多高規格卻乏人問津的產品。

最明顯的例子還是「眾籌(Crowd Funding)」,Kickstarter 或是其他的眾籌平台讓消費者參與開發過程,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興趣是基於過程,並非看到產品規格或功能就下單。有些內容性的眾籌案,像是電影或是小說等等許多更是如此,設計者在故事初期就先讓消費者融入世界觀,依次慢慢修改,網路小說的盛行就是這樣來的。

另外,產品或是服務因為供應鏈已經高度全球化、網路化的關係,如果是成熟產品,相互的差異並沒有這麼高,同樣的產品或服務都有許多競爭者。此時如果有透明的設計過程,消費者反而會欣賞自己參與高,誠實開放的公司,選擇購買的機會就變大了。Google 或是網路巨人都在網路上開放原始碼,一方面吸引技術人才投入,另外一方面就是以開放競爭的角度,爭取市場消費者的認同感,增加對自身品牌的好感。

不同的角度重新觀看「過程經濟」,可能會有不同感受。當然這也是過程的一環,具有什麼樣的商業價值,得看創作者是否掌握到社會脈動,走出不同於產出經濟的思維。

プロセスエコノミーに注目 過程を見せて顧客巻き込む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