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推薦 5 本新書,年輕世代看問題的方法已然改變,需重建新價值觀

2022 推薦 5 本新書,年輕世代看問題的方法已然改變,需重建新價值觀

2022 年已經來到,許多問題仍舊承續著疫情後的新價值觀建立,改變在生活裡已經是非常理所當然的一件事,就像是本文中所推薦的 5 本書籍,試圖建構後疫情時代有關世代論、環境問題與生活模式重建,許多書籍尚未有中文版,希望能夠在未來某日更新。

An Ordinary Age: Finding Your Way in a World That Expects Exceptional

由 Teen Vogue、Forbes 引領美國的 Z 世代 GenZ 風潮,到現在已經成為無人不知的世代價值觀,這本書就是將「現在的年輕人」為主題,高解析描繪世代價值觀。長期關注 GenZ 議題的記者 Rainesford Stauffer 不僅僅是採訪各層面的年輕人,更深入到社會層面解析,對於媒體來說,世代差異導致的價值觀論戰也是社會議題之一,上市前就已經獲得許多注目。

目前 GenZ 年輕人存在著許多危機感、壓力與希望問題,過於依賴社群網站也可能是資本社會生存之道,讓年輕人在青少年時期理解到世界想得跟自己想的可能不太一樣,對於大人所謂的「完美」也有自己理解的方法。對於他們來說,人生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可能因人而異,但是大部分都存在著上個世代即將遺留下來的環境與經濟問題。現在創造危機的人 50 年後都不復存在,卻大言不慚的說出自己的期望,對年輕人來說實在非常矛盾且毫無邏輯。

孤獨、絕望與複雜心思在任何年輕階段都有,不過 GenZ 趨向保守的態度,反而跨越世代產生共鳴。對於 XY 世代看來,這本書無疑是了解年輕人在想什麼的聖經。

No Planet B: The Teen Vogue Guide to the Climate Crisis

環境問題已經是許多企業或是個人採取永續轉型 SX 的思考邏輯,但環境問題真正影響到什麼層面,光看網路訊息可能就沒這麼深入。本書涵蓋了「新聞、積極行動主義、交差性 Intersectionality」三部分,將面對環境問題需要採取的「行動」做了非常清楚的說明。

尤其是容易受到影響採取積極行動的 GenZ 年輕族群,更需要簡單易懂的環境媒體識讀(博雅能力),像是 Teen Vogue 放棄紙本轉向網路思維,意味著媒體即將減少碳足跡,就是一種媒體識讀能力的考驗。No Planet B 採用各種觀點交織成一種極為誠實的態度,讓資本主義如何與永續轉型共存,並非互相排斥。就像是作者期待讀者閱讀完後可以成為一個參與者,鼓舞同世代的朋友們加入討論,相當新鮮的編輯作法。

This Is Your Mind on Plants 
中文版:改變你的心智:用啟靈藥物新科學探索意識運作、治療上癮及憂鬱、面對死亡與看見超脫

作者 Michael Kevin Pollan 為哈佛大學與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的教授,主要研究範圍為迷幻現象與大腦認知的相關性。除了本書之外,作者也寫了「雜食者的兩難(新版):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與「烹:火、水、風、土,開啟千百年手工美味的祕鑰」,對於植物性藥物如何改變人類生活,做了非常有趣的觀點陳述。

首先是人類採用迷幻藥的歷史相當悠久,文化上也有不同種類的合理性,證據存在於還沒有文字的太古時期,一直到現在對於藥物依存的現象,幾千年來成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為什麼人類希望從迷幻藥物中找到解脫現實?理由也存在於醫學、社會與法律上對於迷幻藥的控制,造成人類越是害怕受到藥物控制,就是越會找尋不合理邏輯開脫。像是曾經有醫生對於迷幻藥解釋為「脫離恐懼的有效良方,卻不宜大量使用」,互相矛盾的結果讓迷幻藥物走向社會制度的黑暗面,忽略其實醫學處方其實也含有某種程度的迷幻藥事實。

對於大麻除罪化的討論也在書裡獲得相當重要的理解角度,認知到藥物認知其實是種社會意識變革,如果大部分的人不認為這是個違法事實,那就有機會可以獲得正當使用的效益。但有無違法是基於科學或是政治討論辯證,卻沒有一個人可以說得清楚,這也跟如何解決疫情很像,是「社會性清零」還是「科學性清零」,各有擁護者道理是相同的。

Out of Office: The Big Problem and Bigger Promise of Working from Home

疫情讓辦公室勞動問題浮出檯面,許多人即使不進公司,藉由網路可以獲得相同的工作績效,對於白領階級重要的辦公室文化,「工作」與「升遷」也都有不同解釋。作者 Charlie Warzel 與 Anne Helen Petersen 仔細剖析遠端工作真實面貌,以及將個人勞動與所謂的企業如何進入到新時代,進行非常有趣的研討。

Anne Helen Peterse 認為千禧年與嬰兒潮世代讓工作成為「消耗 Burn Out」的代名詞,工作本身僅僅是許多無意義目標的總和,對於工作占有人生大部分的時間來說,幾乎就等於是生活的代名詞。她認為工作者必須要思考「真正的工作」是什麼,對於績效表現的正確評價,以及如何與團隊或上司保有相同的行動邏輯,都是本書闡述的內容之一。

另外如果像是有色人種、障礙者與不同性別的人們,如何脫離傳統職場環境束縛,將現代社會更大層面的包容性設計與交差性議題,也在遠端工作中產生許多機會,拋棄傳統辦公室,可能效益遠比我們想像中來得大也說不一定。

Work Won’t Love You Back: How Devotion to Our Jobs Keeps Us Exploited, Exhausted, and Alone

「工作不會愛你」極為挑釁的書名,以及對於工作如何成為壓榨的代名詞,成為勞動派記者 Sarah Jaffe 的寫作主軸。她開宗明義地講述「權力與政治」是工作的本質,工作品質與生活品質基本上是相互違背的價值觀,這跟傳統勞動問題想要解決大量工時的角度是一致,不過,對於傳統女性所抱持的「無報酬勞動」問題,書中也提出相關討論,認為無報酬勞動不只是在家庭,就連社福團體、創意產業與醫院都有類似的勞動模式。

自由市場所導致的新自由主義社會,讓勞動者接受「工作報酬是必須要犧牲私生活」的理論邏輯,資本主義者貶低家事勞動的意義,讓社會對於提供無報酬勞動進行各式各樣的犧牲。可能過於偏向左派勞動理論讓許多人感覺到備受威脅,同時,對於工作與人生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Sarah Jaffe 可說是給了相當深入且根本的基礎邏輯。

「工作絕對不會因為你愛它,就會給你同等的愛,相反的,你應該要愛的是人」

2022年に翻訳されてほしい、アメリカで話題になった本5選 世代論、環境問題、ライフワークバランス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