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超物件

不可不知的超物件

當大家還在瘋狂討論元宇宙的時候,超物件(Hyper Object)可能是下一個急需創新的領域。

Wired 雜誌報導生態哲學家 Timothy Morton 2012年時舉出的超物件概念,為跨越時間與空間的人類尺度,包含資本主義、塑膠生產與生態、核能使用等黑洞。隨著氣候變遷與 COVID-19 疫情關係,超物件成為極具說服力的重要概念,大大影響 Björk (碧玉)等藝術家的表現層次。

超物件型塑的人類生活,塑膠製品不再是回收再生產就能夠解決的問題,成為經濟或是社會上不可分別的黏性存在,甚至會吸附其他物件進行再生產,存在於各個人類生活角落。這也解釋為什麼我們越是想極力清除海洋垃圾,垃圾就越多,或者是社會問題越是解決,缺口就越大的型態,因為這些超物件已經是互相影響卻又矛盾的共存著。

本文編輯 Laura Hudson 從 Timothy 思想中提取重要元素,極力說明超物件不只是概念上,甚至是形而上的超凡事例,而是極為具體的事實展現。人們極力想避免「世界末日」,花了許多資源與技術進步,甚至考慮到其他星球上生活,但都不是正確的解決之道。世界末日事實上已經在進行中,甚至是人類促進自己的世界末日到來。

對 Timothy 來說,人類根本不是地球的主人,更重要的是,人類如果捨棄支配地球的慾望,那麼世界末日根本不會到來,人類可以與其他物種和平的生活在地球上。「生態地存在(Being Ecological)」詳細解釋人類與超物件的關係,雖然尚未有中文版翻譯,或許討論人新世的議題也能讓我們更理解超物件的型態。

藝術型態走在整體意識之前,越來越多人關心生態的同時,現實上超物件的結構關係成了人類共業,也是不得不思考的道路,需要更多思想投入。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It’s Hyperobjects All the Way Down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