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啟蒙裝置 – PodCast

新一代的啟蒙裝置 – PodCast

,

人類學家,同時也是一位作家 Henrik Karlsson 在 WIRED 雜誌中討論 PodCast 對文化和言論空間的影響。尤其是對一位瑞典人來說,瑞典是 PodCast 聽眾最多的地方,他們日常話題卻不是討論週邊的海洋或是老鋸木廠的關係,而是很像美國菁英分子的採訪內容。

Karlsson 認為這跟人類溝通模式有關係,人類不擅於學習身邊存在的事實,而對非結構性表達非常有興趣,像是語氣和說話方式。他覺得,聽 PodCast 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模仿對話內容與主持人的說話方式,尤其是如果覺得話語權在對方身上時,就很容易受到談話者價值觀與說話方式的影響。

Karlsson 也指出不是現在才發生這種現象,就像是文藝復興時代德國學者 Erasmus 就很擅長運用信件與當時知識份子交流,這成為一個文化網絡許多人在閱讀中接觸到這些信件時,或是當他們聽別人討論這些信件內容,Eramus 所使用的文字與敘述結構就在知識份子裡內化。知識份子們紛紛仿效起他的表現方式,都成了那個時候當代最流行的表現方法,後來出現大眾傳播,不斷湧現的內容包裝與標準化逐漸成為社會基礎。

Karlsson 認為 PodCast 可以被看做是 Eramus 信件的「知識份子模仿」回歸,因為主持人與訪談內容被直接傳播,許多人也許沒發現語氣跟用字都跟常常聽的 PodCast 有所關係。雖然有些人懷疑這些能否稱為思想,就像 Eramus 也只是表達個人意見,只不過最後成為一種價值觀與論理邏輯,但現在的 PodCast 好像還沒達到這種水準。如果 Karlsson 是對的,這種內容傳播是無意識、內化、傳播成為一種非主流文化,就很容易解釋為什麼有些 PodCast 會引起社會現象,一個人的語氣也在不知不覺之間被某個 PodCast 影響。

文章還解釋「公共(Public)」的概念,1962年社會學家 Jürgen Habermas 對公共有個解釋,他認為公共領域=一個獨立於私人生活和國家的空間,人們所處的社會進行知識性討論,「公共」才第一次有個正式名詞。換句話說,公共領域在中世紀並不存在。只存在私人談話和政府的官方公告。

而公共領域是如何產生的?它就是從知識分子之間的私人信件對話中演變出來。文藝復興時期,長途通信的價格已經下降到一個水平,使以前與世隔絕的學者們能夠相互聯繫。就像是 Eramus 就利用這一點,讓一小群歐洲知識分子互相分享想法,建立了一個跨越歐洲的信件網絡,後來被稱為文學共和國。在這些信件中,他們共同發明了一種新的思維和存在方式,一種新的文化。

PodCast 如果真是一個公共討論的空間,或許也能很輕易的理解成為什麼 Karlsson 認為這是一個新世代的啟蒙裝置,或許,我們現在生活在 Eramus 的世界也說不一定。

Podcasts Could Unleash a New Age of Enlightenment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