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關於非洲的長篇敘事,從文化、經濟和政治等多個方面對非洲進行了分析,非常精彩且引人深思。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 2050 年非洲人將占全人類人口的四分之一,非洲大陸的中位年齡為 19 歲,整體年輕人口至少占全人類 15-24 歲的三分之一。 如果我們對比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中位年齡是 28 歲,而中國和美國的中位年齡為 38 歲,台灣為 43.8 歲。所以在未來十年內,非洲將超過中國和印度,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勞動力;到 2040 年代,地球上每 5 個出生的兒童中就有 2 個在非洲長大。
本文從多個角度討論和分析非洲的現狀和未來,但在此重點談談文化。
今年夏天,尼日歌手維娜.博伊(Verna Boy)的演唱會擠滿了紐約大都會球場。 幾週前,她剛剛在倫敦一個可容納 8 萬人的場館內座無虛席。 另一種西非音樂流派非洲節拍(Afrobeat)正在全球引起轟動。去年,非洲節拍歌曲在 Spotify 上的播放量超過了 130 億次。 在卡達世界杯期間,該音樂流派的代表作 Rema 的「Calm Down」一舉成名,並引發了無數 TikTok 挑戰。
葛萊美獎新設「最佳非洲音樂」類別,年輕的法國塞內加爾裔導演拉馬塔.圖拉耶.西(Ramata-Toulaye Sy)在坎城電影節上獲得極高讚譽。建築方面,出生於布基納法索的建築師弗朗西斯.凱雷(Francis Kéré)去年獲得了著名的普利茲克獎,近年來也不少非洲建築師獲得過其他建築;2021 年出生於坦桑尼亞的阿卜杜勒拉紮克.古爾納(Abdulrazak Gurna)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非洲文化長期以來一直被西方視為極微小眾的興趣,甚至只有特定族群才擁有欣賞文化的權利。然而,非洲不僅即將獲得人口紅利優勢,還將獲得軟實力,進而催生各種文化產業。 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估計,到 2030 年,非洲電影和音樂產業的產值將達到 200 億美元,並創造 2000 萬個就業。
這個數據為什麼非常重要-試著想想 2050 年15-24 歲的年輕人將至少占全世界 15-24 歲年輕人的三分之一,而文化震央一直在存在於年輕人之中,如果他們大多數來自非洲,那麽未來全球化的文化中心會是「非洲」,不是我們熟悉的西方世界。這類型的文化典範轉移一直在進行中,並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