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想未來,它來得太快。——愛因斯坦

次文化網紅出現,如何成為下一代網路文化基因

凱爾.柴卡(Kyle Chayka)對於演算法帶來的次文化自有看法,不過這一次,他則是將注意力導向次文化如何藉著網紅,展開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

他認為當前網路環境有時給人的感覺就像安德烈.塔爾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電影《潛行者》(Stalker)中的地帶(Zone):沒有方向,無法解釋,必然會以令人困惑的方式發生變化。除了演算法推薦之外,社群媒體推送並沒有太多內容。Google 和其他形式的搜尋引擎正被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堵塞。

知道自己在尋找什麽並不總能幫你指明方向,因為網路次文化很難定位,也很難跟上時代步伐,因此需要更多人為廣大群眾導航。過去我們稱為「網紅」或「影響者(Influencer)」的人,有些並沒有這麼紅,但是他們以自己培養的品味,為特定小眾帶來文化領域的新聞和見解,無論是時尚、書籍、音樂、美食還是電影。

柴卡訪問許多次文化網紅,像是德瑞克.吉(Derrick Gee)就是這樣一位,他曾是一名網絡電台D.J.,現居澳洲。TikTok 上,德瑞克的建築師造型吸引了我:細長線框眼鏡,時尚寬鬆單色服裝。他用低沈舒緩的聲音對著麥克風說話,分析當代流行音樂的趨勢,評論高端音響設備。而且他不只是評論音樂,還向 30 多萬粉絲開拓新視界,例如介紹韓國另類 Rap ,提供極簡鋼琴撥放清單,或是爵士樂如何融入當代流行音樂等等。

他認為這些網紅就像博物館的策展人,他們把大量的網絡內容整理成連貫、易懂的東西,還原缺失的背景,構建故事線。次文化網紅強調了我們這些不太專業的上網者,可能會忽略的價值主張。如同 Snaxshot 是一個致力於「餐飲空間」的電子郵件和社群媒體,他們認為網路策展就是要能夠過濾噪音,Snaxshot 會在網路上搜索產品,將測試過的好產品與空間服務推廣給更多人知道。

另外一位次文化網紅,奈森.舒赫爾克(Nathan Shuherk)則認為,網路策展人興起是傳統媒體生態系統的失敗。隨著紙媒體努力適應數位時代,提供有理論的書籍或音樂推薦曾經屬於專業評論家,但這樣的評論家正在減少同時,也留下一個空白,而舒赫爾克與其他人正在填補。雖然沒有全職評論家這件事情這百分之百是錯的,許多人依然渴望得到專業人士的指導;只是這些專家由於缺乏其他選擇,越來越多地在網上尋找他們的受眾,舒赫爾克說。

網絡內容當然如其他媒體一樣需要過濾,無論是技術過濾還是人工過濾,那些不喜歡人工智能或演算法正為我們進行過濾的工作。如果從內容結構上看,網路不會在短期內變得更好。正如舒赫爾克等人的存在,依然有一些所謂的策展家協助我們觀賞許多文化內容,他們通過自己判斷來塑造一門文化,微妙且重要地影響我們其他人消費的文化。

The New Generation of Online Culture Curators

找尋更多未來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