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井百貨變身為不賣東西的百貨公司,秘訣在於 D2C 數位轉型

丸井百貨變身為不賣東西的百貨公司,秘訣在於 D2C 數位轉型

,

東京澀谷的O1丸井百貨絕對是東京次流行文化的帶領者,從90年代穿著泡泡襪的高中辣妹到韓系、森林系、裏原宿等等流行文化,都有丸井百貨商店著墨的痕跡。不過,當疫情影響實體經濟,即使是名震天下的丸井百貨,也到了不得不採取強力策略的地步。

特別是「丸井」代表的百貨商店正是數位轉型最慢的組織型態之一,店頭已經到了「無法賣出任何商品」狀況,先不要說客人不再進店,過於推銷式的店員販賣結構也許多客人遠離百貨公司(說說看到底多久沒去專櫃買衣服了?),

「人流=金流,人不流=金不流」,只要人沒進店,就無法創造提袋率。這正是依靠接客為主的傳統百貨經濟,最難以轉往線上銷售的痛點。百貨公司在電商盛行的現在,成了拖油瓶般的存在,就像美國電商盛行,結果在郊外出現許多瀕臨死亡的購物中心(dead mall)。日本也有類似的狀況,台灣也是開始出現忠孝東路商圈崩落的危機,甚至瑞士統計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店舖即將消失。

對於依靠店租包底抽成的百貨店來說,現在最害怕的不是業績不好,而是更早期,客人已經沒有進到百貨商店的理由。

就在這個時候,新宿丸井百貨接到了一些特別的案子,由電子繪圖板大廠 WACOM 委託成立體驗店,擺上許多不同種類的手寫繪圖板,目標是蒐集現場使用的意見,現場不販賣任何 WACOM 產品。或者是像 Fabric Tokyo完全訂做制的西服 D2C 品牌,現場也是不販賣任何產品,只有幫忙量尺寸的工作人員,其他的部分都在線上解決。

丸井百貨也在數位轉型中下功夫,例如跟美國快閃店b8ta合作,在天花板上裝內建影像辨識的 AI 攝影機,紀錄每項產品前關注5秒以上的人數,店員展示商品的次數等等,從接觸到成交的數據都有分析,數據也會分享給產品廠商,對商品開發產生效益。後來丸井也順便投資,現在藉由服務體系拓展到其他賣店,「獲取從網路無法得到的數據」正是丸井百貨目標所在。

「不賣任何東西的百貨公司」成了丸井百貨的新商業模型,在線上購物規模節節上升的今天,許多使用者體驗卻還是非常依賴線下空間,這動向也改變現有的營運模型,過去百貨店的基數=來客數,店員業績=來客比例X販賣物件,現在則是專攻某個消費者痛點,找尋跟客人的接觸點(touch point)。

過去依賴實體接觸的百貨商店正是這些線上購物 D2C 的強力幫手:訓練有素的店員、離車站極近的地點、完整金流與物流平台,都是線上購物需要的資源。在 19 年春季佔了 70% 的賣店業績,現在只不到 59%,其他的都是由飲食與服務商店所取代,預想 24 年春季賣店業績大概會下調到 40% ,現場銷售即將轉換成為體驗或是創作空間。

在 Shopify 可以任意開設電商的時代中,丸井如何運用實體空間,打造虛擬品牌的知名度,「店頭販賣」再定義的過程,顯示出百貨店也未必會輸給網路經濟,反而是如何建立新的數位獲利引擎才是重點。

丸井「売らない店」に変身 狙うはデータ、D2Cとタッグ: 日本経済新聞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One response to “丸井百貨變身為不賣東西的百貨公司,秘訣在於 D2C 數位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