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金錢事情,讓人感生恐怖心關鍵為何

元宇宙的金錢事情,讓人感生恐怖心關鍵為何

Anna Wiener 在矽谷科技業工作,在常常發表自己對於新科技的「恐怖谷(Uncanny Valley)」故事。

她以臉書如何以開心農場機制吸引人們在網路上種菜與偷菜,來類比有關元宇宙的金錢感:多人角色扮演遊戲中,使用金錢購買虛擬寶物已經不是什麼稀有經驗,每年虛寶市場為 80 億美金(約 2,100 億台幣),許多交換與購買虛寶的次級市場實際上不斷成長。她分析虛寶市場的普及速度與方法,尤其是金錢使用的邏輯,發現許多傳統金錢觀念,套用在元宇宙中可能需要被大幅修正。

舉例來說,菲律賓玩家在區塊鏈遊戲 Axie Infinity 上賺取的「金錢」,比起真實世界工作來說不知多了幾倍,於是許多人放棄原有的工作加入所謂的元宇宙。有人每天就在遊戲中獲取經驗值與金錢。如此一來,虛擬世界爭取的是驅動實體經濟的人力工時,並非宣稱的純虛擬經濟,就好像 uber 搶走的是打零工時間,並非真正的共享經濟一樣。最後對於在遊戲中賺取金錢的菲律賓人來說,實體薪資必須要遠高於虛擬經濟,才能夠讓他們投入,反之亦然。

像是比特幣或是開心農場多有「Play-to-Learn(從玩中學)」精神,相信工作與遊樂最終將合而為一,最終可能發現無法如願,工作與娛樂兩方都沒得到。讓我們再用另外一個例子說明,理論上在家工作後誰都不需要實體辦公室,但還是能夠看到虛擬人物在虛擬辦公室做著虛擬會面,不知為什麼有點噁心,正是恐怖谷心態作用。她提出質疑,人們真的能夠不需要任何實體經濟,在冷錢包、電子雜誌、VR 頭盔、NFT、虛擬頭像與其他各式各樣的元宇宙應用度過一生?或者是一直玩、一直學習,但是最終會發現沒有什麼實際留得下來。

「脫離現實」正這是虛擬經濟想要說服人們進入元宇宙的關鍵,搭建元宇宙的並不是個人,而是數不清的資本與科技巨頭,他們希望世界重新連接,卻又說不上為什麼,這也許就是元宇宙讓人感到不安與矛盾的因素:人到底是在實體生活,還是原本就是虛擬生活,回到虛擬只是剛剛好。

Money in the Metaverse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