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人們將回到辦公室,對企業產生巨大挑戰

歐美企業在疫苗開打,社會逐漸解封之下,也希望在家工作的員工能夠重回辦公室,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買單。之前 Apple 希望 2021 年 9 月開始回公司上班三天,就受到許多員工的反彈,認為既然已經可以在家工作躲避疫情,又何必回到辦公室?

此報導幫我們整理 5 家科技公司回辦公室上班的政策,能看得出來每間公司的思考邏輯,也發現沒有一間公司有同樣的政策,顯示出政策上要讓人再回到辦公室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Googel 與 Apple 一樣,未來將採取 3 天公司 / 2天在家的混合政策,Google 員工能夠自由選擇什麼時間進公司,也可以避免過度群聚,在家也能解決需要專心的文件工作。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在公司部落格將工作分為:在家上班、專心、重整(Reset)狀態,前兩個比較容易理解,「重整狀態」則是類似彈性休假,每年的 5 月 28 日(有可能擴充為每個月的28日)成為彈性日,每個人利用時間重整工作與生活。

Facebook 則是從 6 月 15 日開始,全面讓員工選擇是否遠距上班,如果遠距上班也能滿足工作目標的話,基本上不需要進公司。Microsoft 則是開放給管理階層決定,認為集中工作與遠端工作的員工需求是分開的,所以讓現場的管理層決定是否適合。Amazon 原先希望每個人都回到公司,受到員工的反彈後,現在政策轉向為 3 天公司 / 2天在家,與其他科技公司一樣,保留在家上班的彈性。

科技巨人採用混合政策之外,小型新創公司則有不同看法。根據 Andreessen Horowitz 對新創的調查,226 間新創有 3 分之 2 將採用跟大公司一樣的政策,有些沒有固定辦公室的團隊則選擇在一定時間集合開會,其他時間在家上班,這樣可以節省一些辦公室費用。另外有 18 間新創認為在家上班完全無法專心,所以還是保留原先的公司上班模式。

不管公司規模大小,對於工作者而言,長年被限定規格綁定的工作內容在疫情的時候受到強力挑戰。長期研究分散型工作的 Constellation Research 認為最終科技企業將混合政策成為主流,一邊驗證工作品質,一邊確認柔軟性。最難的是評估生產力,如果企業原本就擔心生產力下降的話,那麼一開始就不會將在家工作當成選項,只會當成是不得不做的決定。

比起過去的經濟危機,疫情讓企業了解危機與機會是一體兩面,如果想要僵固式規定工作內容,得到的就是表面的生產力,事實證明柔軟性高的企業才能夠在未來存活下來。在家工作可能打開了所謂「工作」的潘朵拉盒子,對勞動者來說不是被迫在企業主指定的時間、地點、規則下工作,而是掌握了專業、網絡與創意生產力的政爭優勢。

企業終究會發現「創造」才是企業需要員工最重要的理由,員工為了不再被當成螺絲釘,積極創新才是重點工作。

オフィス再開に向けて大手テック企業はそれぞれ柔軟なワークモデルを検討中

找尋更多未來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