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發生在 2009 年 Tina Seelig 教授上課的一段小故事,設定是這樣的:
- 她把班上同學分成 14 小隊
- 給每個小隊 $5 與 2 個小時
- 告訴小隊賺取最大投資報酬率(ROI)
- 最後需要給一個簡報
首先,我們先談談許多隊伍會做的事情。
他們想要翻倍,於是買了一些街上定價 $5 的商品,然後以 $8 元賣掉,重複以上的步驟。
投資報酬率顯得有限。
有一隊比較有創意。
他們明白 $5 是一個假議題,意圖讓小隊分心,所以他們討論重點在於如何使用 2 小時賺到最大報酬。
他們最後想出來方法是,在有名餐廳外面排隊,並且將他們排到的位子賣給想要進去的客人。
投資報酬率有比較好了。
但是,最後贏家卻不是這個小隊,更有創意的解法在此。
勝利小隊不只理解到 $5 是一個分心手段。
他們更理解命題的背後邏輯,最有價值的是「每個人都要上台報告」,而且是史丹佛課堂上,對著即將是管理階級的人報告。
於是他們以 3 分鐘為一個廣告時段,買給當地公司表現的機會。
最後結標是 $650。
投資報酬率約 12,900%。
當小隊贏得勝利,卻不是課堂結束的時候。
學生們學到什麼 ?
「保持彈性」與「跳出框架(out of the box)」。
最有價值的事情並不在你認為的實際事物上。
你可能有一些價值,是自己從未注意到的。
「邏輯」並不是思考的唯一手段。
當建立一個有用的商業模式時,必須要看到事物的本質,並且問自己:
這一切的假設是什麼?
他們(意指大部分的人)有可能是錯的嗎?
有什麼我還沒看到的 ?
點子有可能失敗,卻也有可能是挑戰世界最有利的武器。
—
Hassan W. Bhatti @hwbhat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