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企業裡的「創新實驗室」都不會成功?

幾乎都在大企業裡工作的我來說,「創新實驗室」根本就是一場夢靨。通常是由大老闆(或者是大老闆的朋友們)開始了一個所謂「創新專案」,找人、找空間、找資源、找專家。之後會經過層層開發過程,到最後變成了沒辦法具體實現的想法、報告或者是技術專利,通常實驗室的下場不是併入原有組織之內,就是整個團隊解散。

這個禮拜看的文章就是以大企業裡創新應該避免的狀況。

其實很多也都是老生常談了,例如績效評估不明確、創新方向變來變去或者是失去經營層支持等等。不過,哈佛商業評論(HBR)裡有篇文章特別有意思:Why Innovation Labs Fail, and How to Ensure Yours Doesn’t雖然無法全文翻譯(可能有版權問題以及我覺得這應該過幾個禮拜就會有完整的中文版出現),我就從幾個角度來簡單敘述一下內容。

文中指出Walmart、Facebook、Starbuck等等的大企業在數年內都創立了豪華的「創新實驗室(Innovation Lab)」,但是90%都會失敗,歸類起來,失敗的原因多為:

缺乏與核心業務相關聯的活動(Alignment)

許多企業主都希望創新實驗室可以「跳脫」傳統的事業領域,這也使得創新實驗室一開始就失去了與現有資源統合的機會,許多專案更是因為目標不明確,創造了許多根本不會有客戶的想法。看來大家都被「破壞式創新」的神話傷害得很深,以為可以憑空創造市場(或需求)出來。

  • 願景 Vision
    這裡的願景主要是提供目標,也就是用「從這裡…到那裏(From/To)」的語法,確實傳遞目標。例如:我們從對賭大型創新的機會,到小型的實驗與創新快速成型的驗證活動等等。
  • 成長 Growth
    從點子的驗證到脫離實驗室的市場驗證,要怎麼進行,該如何從原有的核心業務中提供支援,可能導入到現有事業,或者是回到實驗室,等等的選擇都需要有明確的成長路徑。
  • 人 People
    創新的根基是人,具有領導能力的創業家,特別是解決問題時候必須要接觸到使用者(消費者)以及可能的香端利益者,找到徹底實現目標與問題意識的人

缺乏衡量成功的成功/報酬的矩陣

不可能有創新是不需要金錢等資源投入,但是缺乏正確指標的矩陣將會使得實驗變得無法管理,無法管理的結果就等於投資失敗。一個良好的KPI設計與資本回收矩陣是確保創新能夠成功的關鍵。

缺乏平衡的團隊 

一個具有業界知識,也有很好的成績的領導者,通常接手創新實驗室之後卻發現無法有效運作。或者是一群創業家擠在所謂的企業家速器內,因為缺乏組織人脈與資源的關係,無法導入到現存事業體系的例子也非常多。這些典型的失敗案例都直指一個原因:無法取得平衡的團隊運作。

解法通常是確保人才的多樣性,也不從年功序列開始評價,而是從達成目標來評價才是正確心態。

講這麼多,那以後不要作企業內創新就好了

企業要做創新並不只有設立實驗室一途,老實說每個員工都需要創新,但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事實上,許多在創新有所斬獲的企業,重要的創新細胞(包括上述的願景、成長、人)的投資之外,也需要獎勵具有創新意義的動作,從企業內的教育、內外合作網絡、其他的資源等等都需要徹底改變,直到創新成為企業的DNA為止,應該是持續不斷的企業活動才是。

更多手帖

知道失敗原因後,如何成功的進行大企業創新?

找尋更多未來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

One response to “為什麼大企業裡的「創新實驗室」都不會成功?”

  1. […] 為什麼大企業裡的「創新實驗室」都不會成功?一文揭露之後,有許多回響,大部分是集中在討論「失敗」的原因,整理一下之後發現有幾點滿值得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