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失敗原因後,如何成功的進行大企業創新

為什麼大企業裡的「創新實驗室」都不會成功?一文揭露之後,有許多回響,大部分是集中在討論「失敗」的原因,整理一下之後發現有幾點滿值得討論:

  • 企業原本就沒有策略方向
  • 被當成花瓶的創新實驗室
  • 無法有效產出
  • 所託非人,領導者不理解創新,甚至外行領導內行 等等

不過原文還有下半場,作者討論了如果要讓大企業創新實驗室成功,單純解決失敗並不是個方法,而是需要整體心態的轉換。

內外部的緊密合作不易,預先定義好守備範圍

有些大企業創新實驗室會設立創業家駐點(EIR)計畫,讓許多磨刀霍霍的創業家期待能夠與企業內團隊進行合作,不過這也是盲點的開始。創業家駐點會造成許多問題,例如大部分的創業家的能力是從0到1,跟1到N的專案團隊格格不入。回頭來說,如果創業家沒有熟知企業文化,也就不知道真正的問題在哪。內部團隊也因為不理解為什麼創業家要進行許多看起來摸不著邊際的討論,做非常多的市場驗證,卻一直無法定義好產品規格。實驗室更可能在探詢創新題目的時候,資源就已經用盡,完全無法拓展。

混和技能的員工

所以一個創新團隊需要混和不同技能的員工,有熟知企業內部技術網絡的牽線者,也需要有在外部進行事業培育(BD)的業務團隊,一個混和技能的員工更是難得,可以從企業內外思考問題所在,並且找到真正的切入點。

混亂不可避免

取得內外部的平衡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其實有效的創新團隊需要取得兼具多樣性文化與專注的任務目標。但是我們可以確認什麼叫做「錯誤的團隊」:當創新團隊發現每件事情都溝通得十分順暢,但是產出也十分平凡,跟其他專案團隊的成果沒什麼兩樣的時候,就知道這個不是個健康的體質。

有時候即使我們做對了所有的事情,創新實驗室依然有可能失敗,不過,這才是真正的開始。如果一件具有理想的事情失敗了,企業會選擇繼續挑戰,還是收起來不願再想起?事實上,大部分的企業都選擇後者。Kyle Nel曾是 Lowe 創新實驗室的一員,現在是奇點大學的教職員,跟作者說:大企業正因為是對能夠對於創新做出貢獻,如果什麼也不做,就得要小心來自於車庫的某個創新會取代自己。

為什麼 Nel 會這樣說?在Lowe創新實驗室曾經製造了一個高精度的3D列印設備能夠製造高品質的印出材(目標是放在太空中生產),但是實驗室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制定流程,搞定董事會與其他管理階級,確保這個計畫能夠符合企業的需要。這些隱形看不出來表象的努力,正是大企業創新的價值:提供品質穩定的創新,並非只是雛形(Prototype)。

更多人參與,讓實驗室不只是實驗室

創新實驗室可以走向獨立自主完全不受到現存企業方向的限制,但這只會導向創造一個完全不存在的市場,或者是過度自信的產品解決方案,唯一的解法就是讓更多人參與過程與討論,讓創意在實驗室外討論與實現。

設立創新實驗室的目標,從過去的技術研發、新市場開發、創意驗證之外,其實還能做更多事情:建立起技術網絡、提供訓練、創意發表的舞台等等的資源分配。其實企業也應該在組織內部建立許多創新小組(Cell),不能期待一個創新實驗室就能夠解決現存的問題。

Why Innovation Labs Fail, and How to Ensure Yours Doesn’t

找尋更多未來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

One response to “知道失敗原因後,如何成功的進行大企業創新”

  1. […] 知道失敗原因後,如何成功的進行大企業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