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是一種選擇,還是不可避免的既定事實

,

在美國,漢堡王跟 Impossible Foods 共同開發「不可能華堡 (Impossible Whopper)」,宣傳詞上也寫了「100% Whopper, 0% beef」。為什麼呢?因為「不可能華堡」的肉片以基改大豆、椰子油、根本沒聽過的葡萄糖培養液、葡萄糖酸鋅(Zinc Gluconate)等 21 個原材料製成,沒有一個成分來自於動物蛋白質。其實,要稱為「肉片」也是有點牽強,因為密蘇里州已經判定沒有動物肉成分的蛋白質製品不能稱之為「肉」,現在比較流行的名詞是「替代肉」。

根據研究,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調查了地球溫暖化的CO2排量其中有14.5%是家畜,家畜內65%的排出是屬於肉牛。為了飼養經濟牛畜,農家砍伐森林製作飼料本身就很難減少CO2,甚至放牧也會產生溫暖氣體,這也是所有環境問題的主因:如果世界上消耗肉品的人減少的話,也可以減少環境與地球負擔。

Joseph Poore 在2018年在Science上發表減少食物來源產生的環境問題論文:Reducing food’s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rough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即是以經濟模型闡述未來世界會因為畜牧業而導致環境崩解,人類無法一直吃肉下去。根據非營利團體 Good Food Institute 計算,過去10年內對替代肉的投資已經到達160億美金,而且超市的業績也上漲了19%,到達 8億7800萬美金。

基於植物(Plant-based)的替代肉為什麼現在如此受人注目?

Better Meat Company 的CEO Paul Shapiro 認為現在消費者已經可以接受肉品代替,原因是牛奶也有豆奶或是杏仁奶等等的替代品。為了追求更好的體態,人們願意喝更多的植物性奶品。現存的替代肉市場不過是傳統肉品市場的1%不到,未來市場可期。2016年進入替代肉市場的企業僅僅22間,現在的話約有157間企業參與整個肉品革命,包括上述的Impossible Foods、Better Meat Company、Beyond Meat 等等。而且這些食品新創並不只是跟B2C通路合作,同時相當積極進入B2B速食產業。目前有合作的肯德基或是漢堡王都推出了素食漢堡,成果都相當不錯,逐漸成為人們的選項之一。

不過,替代肉的前景也不是一片光明。自從 Impossible Food 開始合作以來,產能就一直是重要的爭議點,甚至有些超市斷貨一個月以上。原因當然出自於替代肉製程不像動物肉品,需要時間與配方合成,動物肉品反而已經形成產業鏈,相對產量穩定。當 Beyond Meat 開始跟麥當勞協商的時候,其中一個條件就是確保沒有斷貨的可能性。於是現在只有在加拿大的一部分區域進行試驗開發,尚未正式進到供應鏈裡。

現在看來,替代肉的生產與消費都對環境友善,不過能有什麼樣的貢獻仍是未知數。即使如此,這些新創公司或速食通路都希望以此當作契機,破壞以動物肉品建立的農業經濟系統。動物肉品因為有傳染病風險或者食糧危機,已經被證明是無法有效維持系統運轉。破壞系統固然有理,另外一方面,消耗食物的人類身體是否會出現健康疑慮或是營養不足的狀況,可就需要長期觀察。理論上植物基底食物跟動物性食物都需要同時驗證,以確保安全的轉換負荷,對人體沒有傷害。

「長期目標是,將製造全部的乳製品與動物性製品,減少到完全不需要動物性食物的狀況。這不是流行,而是不可或缺的資源」Impossible Food 的創業者 Patrick Brown 說。就像是咖啡店開始製作豆漿拿鐵,獲得許多乳糖不耐症的客人支持,因而越來越多植物奶加入行列。未來餐廳裡出現替代肉的選擇也許就在不遠處。

Is the New Meat Any Better Than the Old Meat?

找尋更多未來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