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農業歡迎電競高手加入

在美國加州索諾瑪,農場主人打算聘請一位拖拉機司機。他在各大求職網站刊登了廣告,卻沒有人願意應徵。幾週後,他決定導入自動駕駛的拖拉機系統,並在廣告上加了一行:歡迎有電玩經驗者。結果大為不同,突然之間收到大量應徵者。農業新創公司 Agtonomy 的執行長提姆・布奇爾(Tim Bucher)表示:「現在這個時代,就算從來沒開過拖拉機的人,也會來應徵農場的工作了。」

當農業不只是看天吃飯的時候,像是拖拉機或是無人機的導入,背後都有產業人口下降趨勢做背景。舉例來說,日本跟美國農業人口幾乎都是從 1960 年代開始下降,到了 2020 年所剩不多的農業人口負責大部分的糧食供給。這還不要算上氣候變遷、暴雨、乾旱、山火、龍捲風等極端天氣,或者是大規模單一作物栽種模式(Monoculture)所帶來的病害與歉收風險。

不穩定狀態讓年輕人退縮,當 CES 討論如何將農業數位化、自動化與人工智能化時,重要的利害關係者:農夫,成了急需要改革的對象。他們不再是鄉巴佬,而是需要轉型成「農業科技操作者(AgTech Operator)」,代表著整個自動化農業都需要劇烈改變。

當農機大廠 John Deere 使用 NVIDIA 的 Orin GPU,具備毫秒級的即時影像辨識能力,再結合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使車輛能在田間自主判斷與行動,不再仰賴網路穩定性,實現更穩定的農場運作。或是全球最大莓果類栽種企業 Driscoll’s,在農場中導入多台自動駕駛農業車輛,進行隊列式跟隨運行。或是透過影像辨識分析單株植物的水分與生長狀況,調整施灑量。這代表植物也進入了「個人化照護」的時代。AI 精密化與無人化效率提升,正同時發生在農場裡。

農夫正在改變整體農業樣貌,未來還會有更多新創公司,利用無人機與自駕設備收集的大數據,提供土壤分析、農業資料服務。這些從業人員也知道,必須從根本改變產業面貌,讓農業變成一種「很酷的職業」。當年輕人進入農場,不再是高密度勞力工作,而是類似像電競選手運用人工智能操控農機具時,相信這些前提已是現在進行式。

如果我們能夠透過科技力量,改變的不僅僅是人手不足的問題,而是整個農業的做法是否正確。像是「林間放牧(Silvopasture)」、「輪作」、「間作林」等自然導向農法,也被認為是未來的重要方向。真正該思考的,是農業本身的未來,到底是什麼?

いま、農業にはビデオゲーム経験者が求められている

我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