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下個世代的辦公室

70年代的樂團Martha & The Muffins的「Echo Beach 」裡有一段歌詞:

From nine till five I have to spend my time at work(從早到晚我都必須要工作)
The job is very boring, I’m an office clerk(我是辦公事務員,工作非常無聊)
The only thing that helps pass the time away(只有一件事情讓我覺得不無聊)
Is knowing I’ll be back at Echo Beach some day(就是知道終有一天我會回去Echo Beach)

Echo Beach

疫情開始之前,我們就知道辦公室環境必須要大幅進化,本來以為WeWork能夠擔起任務,但是看看現在,可能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不只是辦公室,工廠也是如此。工廠的原型幾乎可以逆推到200年前,從動力轉到電的機械構造,讓大量勞工集中在某個場所進行生產業務,Echo Beach 即是在描寫這樣的無趣場景。

Martha 所言不虛,80年到到現在,有幾億人每天面對幾乎一樣的辦公環境,學習幾乎一樣的電腦系統,度過無趣的工作時間。當時的辦公室一貫都是鼠灰色的地毯,也有隔板與檔案櫃跟桌椅,也是現代辦公室的原型。

從網際網路開始,我們知道許多業務從空間到時間都開始進行物理制約的解放,我們幾乎不需要「固定」的郵件信箱,也不需要固定的地址或者電話就可以開展業務。相對現在的辦公室概念,需要「相當金額的租金設備等維持費用」、「工作者的彈性上班時間」、「期待合作的對象能夠集中在一起」三方面的平衡才行,看來完全與過去辦公室的邏輯相反。

尤其在疫情逐漸展開,原先在星巴克與人見面的機會轉到視訊會議,許多業務也趁機轉進到線上就可以進行,家裡變成某種辦公室型態,對於老闆而言這完全就是個好消息。據調查,75間美國上市企業中,如果少了一個人的辦公空間,等於年間削減了15%的租金成本(大約15萬台幣)。所以許多企業開始自由辦公桌制度(hot-desking system),在底特律的某企業原本需要1萬2千人左右的固定座位,現在只需要5000個就可以解決(想想省下多少經營成本)。而且自由進出的辦公空間必須每天淨空,不會有多餘的閒置文件占空間,面對面的會議也漸漸成為非必要,可以不做就不做的方式。

WeWork的創業者之一 Adam Neumann 的見解,至少有一點是正確的。21世紀的辦公空間必須要以其他的方式進化,基礎概念也必須要與時同進。就像是蘋果的新總部就像它的名字:Apple Park,在裡面上班大概就像在公園一樣兼具自然環境與人工造景,可以好好的專心交流與與人合作。

下個世代的辦公室景象,正在探索中。

Even if WeWork is in trouble the office is still being reinvented

找尋更多未來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

再生式企業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