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自由化逐漸普及,不管是想要便宜電力,或是想要透過電費扶植新的天然發電產業,都有對應的電力公司可供選擇。許多先進國家就讓民眾對電力公司有更多的選擇,像是德國就有高達15,000家電力公司提供不同種類的電力使用資費方案,這也是所謂的綠電民主化。
在台灣雖然也有些新的綠電公司(瓦特先生等)提供企業購買綠電的選擇,可惜民生用電仍是台電一家獨大,但是,國營電力公司獨大的情況並不是台灣特有。上面所提到的德國,或是已經將電力選項自由化的國家,其實也沒有很多人有時間上網選擇自己的資費方案,許多老人家也根本搞不清楚還能選擇其他電力公司,就這樣習慣性地使用國家綠電。
如此一來,國家綠電仍然是有效的能源產出,重視短期發電成本利益,少了長期可持續性電力的投資,距離綠電民主化還有一大段距離。
日本綠電民主化
在日本,911 之後原先讓人稱羨的無汙染核電廠成了最脆弱的發電方法,廢核逐漸占了民意主流。不過依然因為國營電力的關係,民眾的生活仍舊只能使用核能(或者是火力發電等)的發電手段,除了抗議之外沒有其他方法促使電力公司轉型。
蜂鳥(ハチドリ)電力公司就是一個由 Borderless Japan 支持的社會企業,目標是「零炭排放」的電力社會。過去能夠享受到便宜的電力,是犧牲環境、動物生態以及礦物資源而來,人類享有了經濟上的蓬勃發展。現在應該是回饋,或者說是拯救環境的時間,如果能夠讓碳排放量為零的話,對於環境保護的確很有幫助。
蜂鳥電力公司的作法很簡單,只要是選擇由蜂鳥電力公司的資費方案,就能將費用的 1% 提交到天然能源基金裡,發展更多天然發電的發電廠、技術投資或者是投資新的綠電公司。而且,1%是包含在每天繳交的電力費用裡面,對於每天的生活來說也不造成負擔。更好的是,只要在網路上登錄就可以了,不需要去電力公司窗口辦手續,馬上就能做到。個人也可以選擇要投資在哪一種天然資源上,當然每個月的電力使用資訊裡也會回報基金業務等等事項。
蜂鳥電力公司的事業受到許多環境團體以及綠色企業的支持。像是 Patagonia 或 Teach For Japan 等 55 個 NPO 與行動團體的支援,目前轉移數超過 1,400 位個人/家庭,讓自然資源基金逐漸茁壯。據統計東京的正常家庭一個月電力使用量約會排出2.3頓CO2,如果減少為零的話,將等於種植 168 支樹木,能想像 1,400 單位的支持有多麼重要。
名為 Borderless Japan 的社會企業
Borderless Japan(意譯:日本無邊界)社長田中一成在就讀早稻田大學的時候,參與了一年海外志工的關係,發現世界許多社會問題並沒有獲得妥善解決。如果可以透過資本的力量,將貧困、人種差別、環境破壞等等世界尚待解決的問題變成可持續經營的公司題目的話,將會對社會議題的改善有很大的推進力量。於是,在2006年以25歲的年輕創業家之姿,創辦了Borderless Japan。
Borderless Japan 的初衷即是創造社會企業,目標未來能夠培育1000位社長,每年營收約10億日幣,統合起來1兆日幣的大型社會企業藍圖。雖然有遠大的藍圖,起步的時候仍然充滿挫折,當初日本根本沒有社會企業的觀念,找不到營利模式成了最大的困難點。後來,發現日本的分租公寓會不准無保證人的外國人短期租屋,這個人種差別問題讓他們成立了 Borderless House ,創立外國人(或者是無保證人的日本居民)都能短期居住的分租公寓,才逐漸茁壯站穩腳步,目前在韓國與台灣都有類似的分租公寓案例。
Borderless Japan 至今 14 年成長,擁有近 1,337 位(其中933 位是海外員工),創造共 54 億日幣營收。在社會企業悽慘時真的有如明燈一般的存在。為什麼可以如此強大呢?
Borderless Japan 有一個其他企業都無法披敵的理由,因為社會企業非常需要熱情,每個人關注的點也不太相同,所以只要某個員工的創業題目能獲得所有人同意,社長就會出資1,500-5,000萬日幣不等的資本額,將創業方案付諸執行。目前公司裡有半數以上都是社長,有自己的組織運作與發展策略。每個月的經營會議也是由社長們組成 4 人一組的團隊,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田中社長不會干涉決策。
Borderless Japan 投資什麼項目呢?剛剛所講的蜂鳥電力公司之外,還有雇用精神疾病患者所做的皮件公司,解決產後憂鬱的社群 MAMA Life Balance、解決孟加拉貧困問題的公事包 Business Leather Factory、協助緬甸貧困小農種植香草 AMOMA、雇用滯留日本的難民的可回收ZeroPC等等,基本上都是2-10個人可經營的小型社會企業。因為就職是同一間企業,所以如果有了新的點子,就可以獲得原有的社長支持,持續擴大公司營收規模。
要是失敗了,該怎麼辦?
就像許多人的疑問,社會企業要挑戰的是連政府都不敢碰的議題,失敗的機率很高,那失敗的話怎麼辦?田中社長覺得,在創業之前必須要有獲得全部的人支持的努力,代表著一個事業體能夠有相對應的社會共識基礎,另外,如果努力還失敗的話,一定有什麼事情原先不知道,而現在知道了,初期資金就等於是繳了學費,再嘗試一次就好。
也就是說,田中社長認為參與社會企業是一種「從無知到知道」的過程,過去我們不知道世界上有這麼多社會問題,但如果有人知道的話,就會改變自己的意識,「從無知到知道」便會提出相對應的行動。現在的消費引發的社會選擇運動也是一個例子,如果我們不知道海龜遭受的吸管等塑膠垃圾攻擊的話,現在應該還不覺得用吸管有什麼問題,一旦知道了,減塑就會成為我們生活裡重要的行動之一。
現在每期研修生約有200名左右,摸索著這個社會不同的社會議題,提案成功地才能進入公司,分階段獲得社會企業創業必須要的知識與技能,創業的機率也就自然地提高了。此外,Borderless Japan 幾乎所有人都是社長(或者是未來的社長),向心力不用說都是一流的,共同朝向沒有社會問題的未來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