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od mini 即將改寫使用者經驗定義,人設決定故事走向

HomePod mini 即將改寫使用者經驗定義,人設決定故事走向

,

Apple 發表會這次的重點,不在iPhone 12,因為我們已經從各種管道知道它會是世界上最好的手機之一。而且iPhone不論拍甚麼照片,現在應該都不能稱為真實的,而是人工智能加持過的照片。

另外就是HomePod Mini 產品問世,一款輕量級的家用組合音響。

說真的,這款 HomePod Mini 的售價跟功能,與 Ikea/Sonos Symfonisk 的通路零售版相較差異不大,有環繞音效功能,也可以組合成家庭音響,對於現在對智能音箱還在觀望的家庭有很大的吸引力。光只是比較CP值其實不是本次重點,也不是 Apple 擅長的領域。畢竟果粉出了名的要求多,如果只是其他產品的加強版,沒有其他創新的話無法買單。

我所關注的是 Siri 原先「個人助理」的定位,一下子變成「管家」,這種奇妙的轉換將會對未來產生什麼影響。精確地來說,或者說是對「使用者經驗」的定義產生極大的影響。

參照 ISO 9241–210 對於使用者經驗的定義是:

使用者在使用或參與產品、系統、服務時,所產生的感受與反應,包含使用者的情緒、信仰、偏好、感受、生理與心理的反應、行為,及相關影響,涵蓋產品、系統、服務使用的前、中、後期。影響使用者經驗的三個因素分別是系統、使用者、還有使用的脈絡。 (Wikipedia)

Siri 在使用者體驗裡,完全捨棄了原先的定義,走像一種幾乎全能的語音助手,使用者幾乎可以拋棄過去「可見即可得(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視覺先決的使用方法。視覺手法跟人腦認知系統相連極為深刻,所以幾乎每個軟體都有「設定」這個功能,讓系統可以得知使用前中後,跟使用者保持一定的認知。舉例來說好了,智慧型手機的設定可以先預設使用者個人資料、聲音大小、螢幕光量等等,使用者得以維持相同的使用品質,不會每次都變來變去。

語音助手少了「設定」這件事情,代替的是「先設(Pre-set)」,不需要任何調整事項,直接說出命令即可,之後交給背後的網絡系統解決。不需要脈絡,也不需要知道偏好,這些都由系統「先設」,所以視覺為主的使用者經驗團隊,在設計智能音箱相關服務的時候,會遇到無法表達的「專業鴻溝」,畢竟視覺跟聽覺思考根本使用不同的腦迴路。

在 HomePod Mini 的場景內,說來還是主人跟 Siri 說目的地之後,經由 CarPlay 顯示出導航地圖,最讓人感到「先設」的強大之處。對於使用者而言,少了剪下貼上等十數個動作,都只要用 Siri 就完整了出門工作或是玩樂的體驗。如果使用次數多了,甚至可以經由機器學習找出最好的使用模板(Pattern),一樣,在使用者講之前已經準備好了。個人助理 Siri 順利轉型成為專業管家 Home Siri。

「先設」的始祖我認為是 2008 年 iTunes Genius 服務。十幾年前還沒有人工智慧推薦音樂之前,iTunes Genius 能夠從使用者歌單裡「讀出」喜歡的歌曲,再使用 Apple Music 裡的數據資料庫算出「下一首會喜歡的歌」。由於當時幾乎只有 Apple 才能做到這個功能,掀起不小的討論風潮,我認為間接引發了訂閱服務的產生(雖然沒有直接證據顯示Netflix, Spotify, Pandora有參考這個服務)。iTunes Genius 不折不扣是個「先設」使用者經驗,比原先還需設定的系統功能強上數倍不止。

再說下去可能會太難,就先到此為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使用「先設」這個字句,而不是「預設」,代表的是系統可能先於使用者做了一些決定,而且使用者不需要知道。就像是 Hey Siri 提示詞,不是拿來提醒 Siri ,而是系統一直在錄音到使用者講了提示詞才結束。使用者未開口,Siri 已經知道你要說什麼了。

「先設」也同樣表現再先前 WWDC 2020 的 APP CLIP,或者是 5G 即時體驗,現在只要是讓使用者覺得還需要設定,體驗就不會太好,更不要說還要藏在選單裡的服務,幾乎注定不會有人使用。這也是對視覺先決的使用者設計團隊來說,值得警惕的設計邏輯改變。

再一次,Apple 領先了所有軟硬體設計廠商,這是無庸置疑的。

Apple Event (OCT 2020)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請我喝杯咖啡